衡水中学学生有多努力 考上清华北大学生感受
全国知名的衡水中学每年超高的录取率让学生和家长们惊叹,但是如果你知道了衡水中学学生的努力和付出也就不足以为他们的成绩感到惊奇了。下文小编带大家看看衡水中学的学生究竟有多努力!
衡水中学学生有多努力?清华北大毕业学子谈感受!
在北京金融街的办公室里,刘婧想了许久也难以说清,离开河北衡水中学近十年,她对这所学校究竟是种怎样的感情。
“你是衡水中学毕业的?你们学习是不是特别苦?”上大学后,刘婧曾经不止一次被同学好奇发问。这成了几乎每一位衡中毕业生的“必答题”。
刘婧说,刚入校时,同学们都会被“科普”衡中的发展史,“即使是现在堪称毫无死角管理的衡中,也是从当年水没膝盖、屋顶快被学生掀翻走过来的”。
时间退回至上世纪80年代,衡中与所谓“名校”还搭不上边。1992年,身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的李金池接手衡中,这成为学校的转折点。自1993年起,衡中正式关闭校门,实施住校制,从此走上“半军事化管理”、“量化考核”的超级中学“腾飞”之路。
学生的每一分钟都被利用到极致。如今在北大读博的何天白,即使过去多年,依然能清晰回忆当年的时间表,精确到分钟。
高三时在食堂吃饭,刘婧常常端起盘子边走边吃,一路走到食堂门口收餐盘处,正好吃完,最快只需3、4分钟。以致于到现在,她仍旧不习惯细嚼慢咽。她打趣道:“衡中人吃饭通常都用勺,因为连菜带饭吃起来更快。如果你在食堂看到有人慢悠悠,那一定是个假衡中人。”
脑子里有关“高考”的那根弦,让他们无时不刻不处于紧绷状态。
曾有一张衡中毕业生整理的试卷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3年的试卷堆叠起来,整整有2.41米。
在刘婧眼里,衡中的试卷是这里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源。衡中课题组通过精心整理和挑选,将高效的试题发放给学生。曾经有外校参观老师,专门去教室后的垃圾桶内,翻出学生们丢掉的卷子。
临近毕业时,刘婧已能在短短一节四五十分钟的自习课上,做完一整套英语或是数学高考卷。“衡中的学习生活,可能给我带来最大的帮助就是激发了我的潜能。”正在准备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考试的刘婧指着桌上的备考资料说,“学习习惯延续至今,别人准备考试需要半年,我提前两周就可以。我知道怎样安排时间最高效。毕竟,在曾经的那3年里,一天可以学习十几个小时。”
在衡中学生心目中,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只要按照既定模式往前走,结果总不会太坏。
衡水中学学霸作息时间表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