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读技校毁一生 读技校未必比别人差
技术院校作为各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立足于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弃本科读技校学修电梯
农村娃放弃本科院校,改读技校王方普出生在九江县农村,母亲在家务农,父亲打打零工供儿女上学。王方普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但得知学费要6000多元/年后,他毅然选择了江西技师学院,学习模具设计专业。在企业实习时,王方普偶然接触到了电梯维修行业,并得知电梯维修技工十分紧俏,敏感的他做出了跨专业,学习电梯维修技术的决定。
手握电梯维修技术,月薪过万元2011年5月份,根据王方普的意愿,学校推荐他去上海爱登保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作为电梯维保学徒,他每个月只有1080元的基本工资。可是,王方普并不着急,他相信电梯维保的前景广阔。
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后,王方普来到深圳,他的技术很快得到了认可,他被一家知名电梯公司录用了,公司除了给他交“五险一金”,还提供了底薪3600元的待遇。2012年6月份,王方普被公司派驻惠州,负责惠州、广州、珠海三地近60台电梯的日常维护、维修,月薪突破了11000元,成为高薪蓝领一族。可王方普不甘心一辈子当“打工仔”,他选择了回乡创业。
小伙北大退学读技校,为啥
2008年8月,顶着如火的骄阳,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
到了北大,周浩以为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会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证明,他错了。
大一上学期,周浩努力地适应一切,浓厚的学习氛围、似乎永远也上不完的自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的周浩开始感受到了不适应。到了第二学期,理论课更多了,繁重的理论学习让周浩觉得压力很大。“生命科学是比较微观的一门学科,侧重于理论和分析,操作性不是很强。而我又喜欢捣鼓东西,喜欢操作。所以我们互相不来电。”
读技校未必比别人差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