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文章正文

恐惧症的表现 如何正确对症恐惧症

知识问答 2021-12-24 15:10:44 admin

说起恐惧症,大家应该对此不陌生,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各个年龄阶层都存在着,与生活经历,环境因素等等有着很重要的关联,这类人群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得了恐惧症的话,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负面心理,比如自卑等等,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目录

1、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2、婚前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

3、幽闭恐惧症的表现介绍 4、恋爱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5、人群恐惧症的表现 6、上班恐惧症的表现

7、对人恐惧症的表现 8、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恐怖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怖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

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怖症

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

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

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

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特定的恐怖症

特定的恐怖症是对某一特定物体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厌恶。儿童时期多发。

典型的特定恐怖是害怕动物(如蜘蛛、蛇)、自然环境(如风暴)、血、注射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如高处、密闭空间、飞行)。患者会因此而产生回避行为。

3.场所恐怖症

不仅害怕开放的空间,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

场所恐怖性情境的关键特征一是没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患者常回避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亲友陪同。

诊断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鉴别诊断

1.焦虑症

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是持续存在的,并非针对某一具体的处境或对象。而恐怖症伴有的焦虑多是境遇性的、针对性的、发作性的,随着回避恐惧对象或处境焦虑可减轻或消失。

2.强迫症

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

3.疑病症

疾病恐惧的患者可能与疑病症相似,恐惧情绪一般不突出,而且疑病症担心的是自身,认为自己的怀疑和担心是合理的;而恐怖症所害怕的是外在的对象或处境,并且认为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只是无法摆脱。

治疗

1.药物治疗

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和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有

(1)行为治疗

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为治疗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则包括: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

对于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治,而是如何找到他恐惧的根源,只有才能够真够确实有效的解决他的根本问题,不然什么也都是白搭,所以这点是要注意的,恐惧症患者对周围人的反应和态度都是十分敏感的,敏感不是坏事,但是过于敏感就有些神经质了。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怖症的首选方法。既往的行为治疗方法更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长期疗效不甚满意。认知行为治疗在调整患者行为的同时,强调对患者不合理认知的调整,效果更好。尤其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处理过程使得症状持续存在,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模式是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精神科的专家为我们介绍说,恐惧是现在很常见的现象,但是若这种恐惧感十分强烈,不合理的且无法自控的,大家要注意了,专家说恐惧症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

恐惧症患者的症状首先表现在社交的活动中,这种恐惧症的患者早日常生活做中与他人对视或与他人交往时,都感到一种毫无根据的恐惧,尤其害怕成为众人注视的对象,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羞辱。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会回避在公众场所吃饭,甚至不敢利用公众场所提供的种种方便。

第二

恐惧症的患者在一些特别的场合也会出现一些较为异常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病人会对一些特定的场所感到恐慌,如广场恐惧症患者会对公众场所感到无比的恐惧。

患者表现出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地方,例如家里。场所恐惧症患者之所以对身处的地方感到害怕,主要由于怕自己无法逃往安全地方。

第三

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我们叫做是单一的或者是单纯性的恐惧症,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感到恐惧,如恐高、害怕乘电梯、怕蛇、怕虫等。

这种单纯性恐惧症常常是由于儿时某一次遭遇引起,成长后会逐步减弱。单纯性恐惧症患者一般可以生活如常,只需避开那些引起恐惧的因素就行了。

恐惧症的表现有很多,希望患者们若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能及时治疗,以免恐惧症发展到后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恐惧症的类型有很多,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但也可能是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

患者知道对这些表现的恐惧并不合理,但是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

生物学上的因素也是恐惧症的症状表现,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

另一因素是无能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

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逃脱。

恐惧症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

因此,恐惧症患者应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恐惧症对于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很多的恐惧症患者都想了解一些关于恐惧症的自我控制方法。

婚前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

婚前恐惧症是指面对婚姻或者即将步入婚姻时,对未来的生活未知而感觉到恐惧不安焦虑。无法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转变,而无所适从。

现在社会中闪电结婚,大龄未婚,父母压力,经济物质的压力等等,都会很容易产生婚前恐惧症的现象。

作为恐惧症的一种,心理学对其也会有一定的研究,下面减少几种婚前恐惧症的表现。

1、情感上

在情感上对婚姻的恐惧,和对另一半的不确定感。会导致有婚前恐惧症的人逃避自己的情感。

逃避婚姻和另一半带来的恐惧感,忧虑感。具体可能会表现为对另一半不理不睬,或者容易被激怒而相互争吵。

2、生活上

同样是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会在生活上变现出烦躁,压抑,紧张。

会为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斤斤计较。或者逃避生活中必须要去完成的一些事情。

3、工作中

因为担心恐惧与担忧势必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可能表现会上班无精打采,成天在想象着婚后可能发生的一切而忽略了工作本身。严重的会导致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在工作中,如果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的话,也是很容易产生恐惧症的,这是一种对现在生活的不满意,和对高压的反感,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心的调理,多注意休息,多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放松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恐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很正常的感觉,人的一生会恐惧很多事情。婚前恐惧症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理解的去看到这一切不要过于紧张或者与婚前恐惧症产生对峙的情况。

如果严重的婚前恐惧症寻找专门心理机构进行辅导与帮助。缓解不安,最终得到一段完美的姻缘。

我们对待婚姻的问题产生恐惧很多和家庭有关,比如有家庭暴力成长经历的人对婚姻会产生恐惧,从小在父母情感不合整天吵架离婚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恐惧婚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源生家庭中寻找,帮助自己消除婚姻恐惧。

攀比心理

在与同性朋友交流的时候发觉自己是个性经历很少的人,虽然他的道德感支持他的行为,但是,男性朋友之间的攀比与玩笑式的嘲弄也在冲击着他的心理防线。

所以,朋友的劝说在这种心理背景之下就开始起作用,令他开始有了婚前找个女人的念头。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婚前恐惧症的症状表现之一。婚姻对于夫妻双方而言是一个约定,也有约束成分,通常情况下,男人既渴望稳定的婚姻生活,同时也对这种约束心存担忧。

与女人相比,男性心底更渴望自由,虽然他不一定要具体做什么,但当这种自由受到威胁时,逆反心理就会起作用,这也是有了婚前寻找其他女人想法的潜在心理因素之一。

恐惧心理

谈婚论嫁到了婚前最后一个阶段时,或许是最值得书写的一个时段,它比婚礼举行的那一刻来得细腻复杂,有太多对未知的憧憬,有太多对过往的释怀。

可是,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却在此时常常困扰着新人,心理素质不好的新人在有了某些不良躯体反应后往往还会产生逃婚的念头。

心理专家称,新人会出现这种恐惧反应,其实是婚前恐惧症的症状表现。

幽闭恐惧症的表现介绍

幽闭恐惧症属于恐惧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幽闭恐惧症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

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电梯、车箱或机舱内,可能发生恐慌症状,或者害怕会发生恐慌症状。

幽闭恐惧症是指一种对封闭空间出现恐惧心理的一种心理疾病,如要电梯里会出现恐惧,在车箱、飞机中出现恐惧心理等。它属于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出现幽闭恐惧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成长经历、性格因素、心理压力等,不过幼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跟幽闭恐惧症的关系很大。

比如说幼年时期的不愉快经历,受到了心理伤害,出现了心理阴影,在成年后开始影响心理健康。

容易恐慌症发作的人,通常会产生幽闭恐惧症。倘若在封闭的空间产生恐慌,他们会因为无法逃离这样的情况而感到恐惧。

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会在室内场馆、戏院或电梯中感到呼吸困难。像其他许多病症一样,幽闭恐惧症可能肇因于孩提时期的创伤。

幽闭恐惧症被普遍的认为是广场恐惧症的反例,不过这样的论点是过分简化的结果:幽闭恐惧症患者会害怕待在群众当中,而这也是广场恐惧症的特征之一。

所以在充满群众的市政广场中,可能同时引发幽闭恐惧症和广场恐惧症。

无疑,幽闭恐惧者是没有安全感的,这种类型患者喜欢把自己关在一个围城里面,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不受伤害,也有些可能是受环境影响,总之也是社交恐惧中的一种,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一般都不太好。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当进入一些特殊环境时就会不自主产生恐惧感。包括空旷的广场、拥挤的公共场所、封闭的环境等,如球场、商店、剧场、公路、电梯、公共汽车、火车、黑暗等。

2.总是担心在此场所中,会昏倒、发作某种病症、失去控制,而又无法逃离现场。

3.只要一处于恐惧环境之中,就出现害怕出事的感觉,不自主想逃避,如若不能实现,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气促、出冷汗、手足发抖、肌肉抽动,甚至昏厥。但一经离开恐惧环境,即可自行恢复正常。

1.一旦处于恐惧情境之中,几乎必然能引发立即性的焦虑反应。

2.患者能理解自己的恐惧是过度而不合理。

3.患者会逃避该情境,或强忍痛苦与焦虑来面对,

4.这些逃避行为、预期性焦虑、身处其间时的痛苦,已经严重到干扰患者的常规生活、职业功能、社交活动。

5.患者若未满十八岁,有症状的时期须至少六个月。

6.这些问题不能以其他的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释。

治疗幽闭恐惧症属于恐惧症中的一种,按照一般恐惧症治疗方法,即可治疗。治疗幽闭恐惧症和治疗其他焦虑症类似,可以采取一些解释性的心理疗法,或采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加以治疗。

1.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独特的医疗手段和方法,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是将两种医学体系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最佳的配伍用药方案和临床最优的疗效。

这种疗法,其临床疗效既高于西医又优于中医,特别是对于恐惧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2.药物治疗

恐惧症的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抗焦虑剂,意在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抗恐惧症的治疗中有过报告,但效果至今还没有明确定论。

由于目前临床药物治疗中的方法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因此,在药物运用过程中,应多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

充分估计患者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性,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治疗的方法是:小剂量维持和临时给药法。是指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给予小量服药,在遭遇恐惧时或预测恐惧即将发作前加量服药。

此外,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使用,临床中也较多见。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恐惧症的治疗上被研究得最彻底,同时又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认识治疗法

医生必须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惧,首先必须要先知已。

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几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2)系统脱敏法

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

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

(3)暴露疗法

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

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病情治愈速度快。缺点是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会令患者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进行暴露疗法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配备一定抢救设备。

此外,还有人运用药物催眠,甚至直接催眠进行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只是临床中要求条件较高,一般较难实施。

4.自我调整

多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紧张情绪,试着慢慢地进入到让自己恐惧的幽闭环境,一步一步的,慢慢地进行脱敏。

恋爱恐惧症的表现是什么

经历过或者看过某些事情以后对恋爱产生一种害怕,不信任的感觉。 想摆脱这习惯,却担心陷入那状态,害怕关系的确立,担心一旦确立了关系之后既往的感情就一去不返。 害怕着没有永恒,其实或许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恋爱恐惧症就是指对恋爱出现恐惧,进入可以恋爱的年龄却不敢恋爱,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感情生活。

恋爱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生经历有关,比如说自己在以前的爱情史中受到过伤害,或者说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有被爱情伤害过,甚至是因为观看一些爱情电影、电视剧,曲解了对爱情的看法个观点,从而产生了心理阴影,对爱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是爱情是人类的情感之一,一个正常的人,应该能够拥有正常的爱情,爱情也是人类的一种情感需求,排斥爱情不利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成长。

爱情恐惧症发病后的初期反应,逐渐会改变生活习性,对情感类测试会特别用心,各类残破爱情故事都以为是为自己设身处地。恋爱中的更变本加厉,脆弱敏感外加有了财务和侦缉兴趣,事无巨细盘点感情,他(她)的任何动静的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战败的呢,疲惫沉闷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从此不是行迹诡异四处留恋,就是沉寂如诗人一般,对感情不是精神不济就是神经麻痹。如果有上述症状,那很不幸,你很有可能已经感染了此类病菌。

(1)我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糟糕的婚姻,也经历了一场几乎耗尽我全部精力的离婚。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想过拥有什么爱情,那已经离我太遥远了。

(2)我曾与很多人处得不太愉快,也被很多人拒绝不定期N次,我不愿意再尝这种被拒绝的感受,那种滋味真的很苦,也令我难忘。

(3)为什么搞得那么麻烦?爱情这东西不会长久的。50%的婚姻终究会以失败告终。

(4)迟早你的爱人会欺骗你的,所以我不想淌这个混水。

(5)我不希望任何人有这种力量影响我的生活,我的幸福和快乐。

(6)爱情会让人变成傻瓜,蠢蛋。我不想再做那样弱智的人。真的你会失去控制的。

(7)有人说爱情=婚姻,责任、钞票。但对我来讲不是,永远也不是。

(8)爱情让我变得很不自立,没有主张。

(9)我要的只是性爱。

(10)爱情让我迷失了我自己,我不希望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1)不喜欢跟异性主动接触,也不相信一见钟情,用自己的道德和观念把自己困在一个同样无法恋爱的朋友圈里。

(12)永远没有理想型。

心理分类

恋爱恐惧的方式因人而异,根据恋爱进行的阶段范畴,大致分成三类,即恋爱前恐惧(拒绝型恋爱恐惧)、恋爱中恐惧(焦虑型恋爱恐惧)及恋爱后恐惧(又称受伤型恋爱恐惧)。

拒绝型

症状:一旦嗅到有爱情的气味,便自然反应地退避三舍,常常害怕感情走到尽头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因此宁愿在机会来临之时却步不前。同时,此类人会由于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恋爱过程中得到的享受。

分析:这类人通常较为内敛、不自信和敏感。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只好选择弃权。套用一句话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拒绝我,我就先拒绝别人。”

不自信的他们可能在童年早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或者打击,当每一次创造和尝试都受到成年人的打压时,儿童的他(她)就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或者,他们在成长中经历过家庭不幸的悲剧,成人后表现在爱情上便为不自信,不信任,严重者患上了拒绝型恋爱恐惧症。

敏感的拒绝型者,通常善于观察和感受,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因爱情而受伤害,他们会把这种情况强加于自己未发生的爱情上,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苦情戏,自己则扮演了剧中凄美得一塌糊涂的主角。

药方:建立自信,除了观众、主角你还可以做导演。

对于能够大胆恋爱的人来说,自信是向对方坦露自己内心的勇气,也是接纳别人的心的宽容。自信者可自如地面对外间的各种不确定性,不断尝试,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做自己生活的导演,而不甘心只做那个按照别人剧本演戏的主角,或者,只作为观众。不尝试,永远没有胜算,没开始就宣告失败,你接受这样的安排吗?

焦虑型

有人会想,已经沉浸在恋爱喜悦中的人,还谈什么恋爱恐惧?但是我们也许都留意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即使在热恋当中,亦会时刻计算着付出和得失之间的差距。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他的逻辑来为他不断付出,自己却在私底下小心计算着所得,一旦偏离自己的轨迹,就诚惶诚恐,焦虑不安。

症状:这种人通常患得患失,对彼此的爱情关系缺乏信心。因此,他们对自己伴侣的一举一动有超越常理的高标准,并有明确的感情大纲。相恋的过程中,这种人通常体察毫发,一旦对方行为不在“大纲”之内,就抓狂起来。

分析:这类人的内心深处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焦虑。在恋爱中,他们时刻计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算爱,怎样做就是忽视我,都有清晰的评判尺度。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时常让人们觉得他们是高傲的公主或王子,实质上,他们的自尊是那么虚弱,需要追求者不断献殷勤和卑躬屈膝才能使他获得支撑自我的安全感。在他们看来,一旦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包括感情和行为)减少,他们对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就会发生紊乱,结果是使他们觉得自己在对方面前变得越来越“廉价”。相反,伴侣无止境的付出却能使他们自尊心倍增,他们是爱情上典型的“守财奴”。

在局外人看来,这种人身处亲密关系之中,但事实上,那种怕被抛弃、怕不能被肯定的焦虑感却始终使他们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必须从别人的付出与肯定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只付出不计较收获的人基本属于稀有动物。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可盼网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0645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