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前刷题有用吗 能够提升高考成绩吗
高考来临之际,有很多高三学子们在复习时都不停的刷题,然而大家有想过吗?刷题真的有用吗?能在高考时提升成绩吗?
高考前刷题有用吗
高考前正确的刷题也是有用的,但是在刷题时存在几个误区,大家一定要避免。
1、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成绩越好
这是最大误区,保证学习时间并不能保证成绩。
学习不在于学了多少时间,而在于学会了多少。
不少高三学子“挑灯夜战”,经常熬到凌晨,此时大脑已经很疲劳,效率可想而知。
懂得劳逸结合、适时休息和锻炼的人,是高三学子中的智者,也是能否走出题海的标志。
2、课堂上听明白了就认为自己会了
老师讲过的题目,考试时类似,可条件变一变,很多人就又不会了。
就像高考题,学生会觉得似曾相识,但不一定能考高分。
问题就在于“听明白了”是老师的讲授,学生听课时是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
因此,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貌似听明白了,碰到新问题新情境还是不会。
3、做题追求答案,重结果不重过程
些学生做题,得出答案就结束了,没有反思归纳和总结。
失去举一反三的能力,过分追求结果,不重视解题的思维过程。
其实,把思维过程整理和展示出来是学习的好方法。
要学会用慢镜头展示思维的关键处,学会用放大镜放大思维的细节。
平时在这些地方花时间“感悟”一下,使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习惯,复习效果更佳。
4、题做得多收获多,重数量轻质量
不少学生潜意识中认为习题多做多得,其实不然。
反思一下,历届高三学子一年里要做多少题?有多少题目是白做的?
这里要学会舍弃,偏题、难题、怪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果断抛弃,要重视做题的质量而非数量。
高考前如何正确刷题
细作精选
1.固定一天、一周的做题量;
2.每次做题前想将题目“过滤”一遍,把做过多次的普通题筛选出来,重点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题目,下次找相同题型的不同题目,强化知识点。
错题不能积攒,要归纳
1.第一次集错时,把错题按题型分类;
2.在整理好的错题上标注其运用的知识点;
3.每次整理做题,按照第一次的分类归纳,重新练习相同知识点错题。
做题不能硬“抠”,要运用知识点
1.做题时,通过读题,抽取可用知识点;
2.通过一个可用知识点,回忆与其能够产生关联的其他知识点。
做题不要追求“题数”,要增加“题次”
对于解答速度缓慢、思路困难的题目,同题型、同样题目应反复做、多做,直到对这个题型的解题方式形成条件反射为止。
刷题其实就是一个逐渐累积经验的过程。当练习的次数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处理的方式也就更多了,思维也就更活络了。在刷题中,我们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高考前正确的复习方法
1、明确当天晚上学习的目标
开始学习前,一定要用笔在纸上列个清单出来,这样更便于安排时间,不致于手忙脚乱。如果目标没完成就睡觉会充满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2、学习之前不要上网、玩游戏等
在学习之前上网到处逛逛或看两集动漫,经常不知不觉中就花很长的时间。不妨自己给自己定下来一个规则,先完成当晚的计划和目标,然后再上网、看电影或玩游戏。
如果你遇到特殊的情况,不得不上网,给自己找个定时的软件或者使用手机上的闹钟功能,定下时间,时间到了之后,坚决断线,开始学习。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睡觉的时间又提前了不少。
3、减少学习时的干扰
在使用电脑学习时,不要开聊天工具,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干扰。手机最好也关掉或改为静音,放在不被打扰的地方。清理桌面,把能干扰你的东西都收起来。
4、烦躁的时候,马上开始学习
有时候自己情绪受到干扰,经常觉得学习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实,当强迫自己开始学习之后,你很快就会进入状态。
当然,如果你遇到状态特别不好比较极端的时候,心情一直静不下来,那你还是睡觉吧,这种时候就是学习估计也学不进去。睡不着的话,可以疯狂做俯卧撑,做到起不来为止,累了的时候,自己就会睡了。
5、学习40分钟左右要休息一会儿
学习时间太长会造成疲劳状态,学到40分钟左右可以偷一会儿懒,休息几分钟,但最好不要上网、聊天或打开微信,一定记得控制时间,用闹钟定时。
高考真题的作用
如何使用高考真题呢?难道要投身于题海中吗?当然不是!
如果现在急于感受高考题的风格,必然有很多题不会做、会做错。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知高考真题、熟悉高考题的命题风格,具体可以总结哪些类型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中,近三年的高考题有哪些相似之处,从这些高考试题中寻找高考出题的风格。
提前感受高考试题,但这些也只是练练手罢了,不要为错误太多而丧失信心。
其实对于真题,最重要的是去研究、去体会,做多少题、做多少次并不是重点,体会解题思路更重要。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