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高考生物押题卷【含答案】
2019年湖北高考生物押题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不会随细胞分裂而发生长度改变
B.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有丝分裂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D.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往往核糖体数量较多
2.(6分)下列有关经典实验的认识与分析,正确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共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沃森和克里克参考查哥夫的提示明确了DNA的化学组成,并依据威尔金斯的DNA衍射图谱观察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垂体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D.帕拉德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腺泡细胞中进行实验,证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需要多种细胞器的相互配合
3.(6分)有关人类疾病诊断或病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症的诊断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还可用B超检查、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
B.为了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以采用X射线检查、CT检查、B超检查等手段进行产前诊断
C.脑溢血或意外导致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D.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持续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
4.(6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发育中的种子可将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
B.适时打顶摘心,可促进棉花植株多开花、多结果
C.乙烯只能由未成熟的果实合成,可促进果实成熟
D.玉米幼苗在倒伏后会发生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遗传来源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某学生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来自祖父、祖母的各占四分之一
B.某学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各占二分之一
C.某女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母
D.某男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父
6.(6分)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杂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F1植株上收获的556粒种子进行统计,发现4种表现型的比接近9:3:3:1
B.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的数量之比约为1:1
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二、非选择题:必考题
7.(9分)近期报道,在宜昌猇亭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一个90亩的生态湿地已经建成并成功投入使用,日均处理“污水”能力可达2万吨。宜昌还计划在樟村坪镇等5个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附近建设人工湿地,栽培芦苇、蒲草、黑藻等本土植物,并引入鲤鱼草鱼等水生动物。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过滤、沉淀、厌氧发酵、氧化池氧化、脱氮磷等流程。收集的污泥加工成有机肥后施放到农田,可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 和无机盐。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每天能处理的污水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 。
(2)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说明植物群落具有 结构。若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新的优势种,则其演替类型是 。
(3)人工湿地在改善水质、蓄洪防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芦苇和蒲草在植物分类上同科但不同种,彼此间存在 ,这说明生物具有 多样性。
8.(10分)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呈白色,中间呈绿色,如图所示。
(1)能否以新鲜的银边天竺葵叶肉细胞为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以证明“植物细胞可以失水和吸水”? (答“能”“否”),这是因为 。
(2)不考虑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转移,请以银边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
9.(10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一种很重要的激素,其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人体生理活动异常。以下是甲、乙两位患者的相关检测数据,据此回答问题:
甲患者 | ||
检查项目 | 检查结果 | 正常值 |
T3 | 345.1ng/dl | 10~200ng/dl |
T4 | 15.8ug/dl | 5.5~12ug/dl |
TSH | 0.1mlU/mL | 0.2~7.0mlU/mL |
乙患者 | ||
检查项目 | 检查结果 | 正常值 |
T3 | 4.1ng/dl | 10~200ng/dl |
T4 | 2.8ug/dl | 5.5~12ug/dl |
TSH | 22.7mlU/mL | 0.2~7.0mlU/mL |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1)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 患者更可能出现甲状腺增生肿大。
(2)人体中能够调节TSH分泌的激素有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很多同学在考试前会很紧张,此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
(4)若在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一定量TSH受体的抗体,可推测该患者TSH含量比正常值 。另一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其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若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可推测该患者的 (器官)可能发生了病变。
10.(10分)1909年,摩尔根在实验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尔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探究白眼性状的遗传特点,摩尔根用这只果蝇做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杂交实验之一如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二,白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不考虑“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的原因是 。
(2)将F1红眼雌果蝇与亲代白眼雄果蝇测交,不能对假设一、二作出判断的原因是 。
(3)请从野生型和子一代果蝇中挑选材料设计一次交配方案对假设一、二作出判断。交配方案: 。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 ,则假设一正确。
②若 ,则假设二正确。
三、选考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15分)蜜橘、宜红(茶)、猕猴桃是宜昌特产与品牌,为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有人做了如下研究:
(1)收集人们丢弃的蜜橘皮,可提取橘皮精油“变废为宝”。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是 ,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原因是 。
(2)用猕猴桃酿制果酒的过程与酿造葡萄酒相似,其关键微生物是 ;猕猴桃酒一般呈现绿色的原因是 ;接触空气的猕猴桃酒表面的“白膜”是 大量繁殖形成的。
(3)宜红(茶)与绿茶在加工工艺上的显著不同是有一个发酵过程。分离并纯化宜红(茶)发酵微生物,可用 法或 法;分离与纯化过程中,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 处理
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埃博拉病毒(EBOV)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患埃博拉出血热,可利用如下两种生物技术制备抗EBOV的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EBOV.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给小鼠注射纯化的EBOV蛋白,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其与小鼠的 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将杂交瘤细胞进行 培养和 检测,以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2)方法二:科学家从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基因pr(G,并将其导入能产生抗EBOV抗体的小鼠浆细胞中,获得了能无限增殖的浆细胞。prG能整合到染色体DNA上的生物学基础是 。
(3)以上方法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或带有prG基因的浆细胞,可在 的环境、营养充分、适宜的 、一定的气体环境等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以便源源不断的产生抗EBOV的单克隆抗体。
(4)方法二中,若用PCR技术扩增prG基因,则需要用到 酶,该方法能够成功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 ,以便合成引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不会随细胞分裂而发生长度改变
B.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有丝分裂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D.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往往核糖体数量较多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3、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解答】解:A、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会随细胞分裂而缩短,A错误;
B、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属于自然生长过程,这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然染色体的联会,C错误;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往往核糖体数量较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明确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分)下列有关经典实验的认识与分析,正确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共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沃森和克里克参考查哥夫的提示明确了DNA的化学组成,并依据威尔金斯的DNA衍射图谱观察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垂体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D.帕拉德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腺泡细胞中进行实验,证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需要多种细胞器的相互配合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弗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摄到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照片。当威尔金斯出示了弗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后,沃森看出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结构,沃森和克里克继续循着这个恩路深入探讨,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他们的研究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并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即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与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参考查哥夫的提示明确了DNA的化学组成,并依据威尔金斯的DNA衍射图谱构建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不是观察到DNA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
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
D、帕拉德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腺泡细胞中进行实验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即通过观察不同时间亮氨酸转移路径,证实了分泌蛋白的形成途径和加工场所,从而发现其合成和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相互配合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经典实验、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的知识,考生识记相关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明确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6分)有关人类疾病诊断或病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症的诊断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还可用B超检查、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
B.为了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以采用X射线检查、CT检查、B超检查等手段进行产前诊断
C.脑溢血或意外导致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D.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持续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
【分析】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3、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答】解:A、癌症的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该疾病的诊断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还可用B超检查、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A正确;
B、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等手段,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X射线检查、CT检查不属于产前诊断,B错误;
C、脑溢血或意外导致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C正确;
D、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降低血糖浓度,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持续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脑的高级功能、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了解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措施;识记脑的高级功能,尤其是语言功能;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6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发育中的种子可将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
B.适时打顶摘心,可促进棉花植株多开花、多结果
C.乙烯只能由未成熟的果实合成,可促进果实成熟
D.玉米幼苗在倒伏后会发生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解:A、植物发育中的种子可将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A正确;
B、适时打顶摘心解除顶端优势,可促进棉花植株多开花、多结果,B正确;
C、植物的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C错误;
D、玉米幼苗在倒伏后由于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会发生生长素的重新分配,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尤其是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遗传来源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某学生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来自祖父、祖母的各占四分之一
B.某学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各占二分之一
C.某女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母
D.某男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父
【分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解答】解:A、某学生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父亲,其中来自祖父和祖母的染色体数目是随机的,A错误;
B、某学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各占二分之一,B正确;
C、某女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母,即一条X染色体,C正确;
D、某男生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至少有一条来自祖父,即Y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结果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6分)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杂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F1植株上收获的556粒种子进行统计,发现4种表现型的比接近9:3:3:1
B.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的数量之比约为1:1
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为: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F1YyRr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
【解答】解:A、孟德尔对F1植株上收获的556粒种子进行统计,发现4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接近9:3:3:1,A正确;
B、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的数量不等,精子数量多于卵细胞数量,B错误;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