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9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 5000 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 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 )
A.文献记载 B.文化遗存 C.神话传说 D.科学推断
2.(2分)现代社会“懂规矩”“讲秩序”等传统美德源于古代的( )
A.仁 B.义 C.礼 D.乐
3.(2分)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理念治天下的最可能出自( )
A.秦始皇 B.汉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明太祖
4.(2分)史书《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去世后得到“百姓郊祭,戎夷野祀”。 这里的“戎夷”主要分布于中国(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2分)以下著作,能反映早期西学东渐特点的是( )
A.《梦溪笔谈》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几何原本》
6.(2分)“它的设立是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 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材料中的“它”是( )
A.西汉的“内朝” B.唐宋的政事堂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7.(2分)“世界”因人的活动而改变。 以下“世界”地图,能反映哥伦布探险成果的是( )
A.
B.
C.
D.
8.(2分)英国政治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实行的是( )
A.等级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9.(2分)“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 La Nation)。 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人权宣言》第三条的核心思想源自( )
A.洛克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10.(2分)“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 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1.(2分)“铁血政策”对后世德国的最重要遗害是( )
A.专制和战争 B.割据与分裂 C.严谨和呆板 D.落后与保守
12.(2分)“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提倡“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等举措,出现于( )
A.中国的清末新政 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 1861 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3.(2分)如果为如图漫画配上注脚,最合适的是( )
A.中国蛋糕 1840 B.中国蛋糕 1860
C.中国蛋糕 1897 D.中国蛋糕 1945
14.(2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上述观点,旨在突出山东是( )
A.中日两国争论的焦点 B.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
C.拱卫北京的战略要地 D.战败德国的势力范围
15.(2分)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与之相适应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6.(2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得出上述结论的最重要依据是该政策( )
A.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接受市场和商品经济关系
C.实行配给制和余粮收集制
D.追求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17.(2分)如图为一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截图。 这位战士参加的重大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2分)“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分)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评价的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抗美援朝战争 D.西藏和平解放
20.(2分)旨在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15分)本末之议
以下一组“本”“末”的言论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 北宋) 欧阳修说:“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 明末清初) 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欲来,商人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1)简述“农本”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合理性。
(2)以通商为核心形式的“丝绸之路”为何能在将视农业为“天下之本”、视商业为末业的时代?
(3)欧阳修“本末相表里”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明末清初“工商皆本”观点有什么进步性?
22.(20分)三股势力
1929﹣1932 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如今在思想和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 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 ……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资本主义,……至于第三股势力所走的路线,就是法西斯路线了。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Eric Hobsbawm,英国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极端的年代》
(1)霍布斯鲍姆将 1929﹣1932 年喻作“一道深谷”的理由是什么?
(2)霍布斯鲍姆将“马克思共产主义”作为一股势力的依据有哪些?
(3)“改良式资本主义”是如何改良资本主义的?为何称其为“改良”而不视为革命?
(4)1929 年经济危机前后,哪些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法西斯路线”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23.(25分)答记者问
1896 年,李鸿章率团出访美国,9 月 3 日接受《纽约时报》专访。 当美国记者提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时,李鸿章作出如下回答:
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 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 引者注:1879年 5 月 28 日,李鸿章在天津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南北战争英雄、陆军上将格兰特) 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 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 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1)传统中国人一般认为“土地即财”,为何李鸿章能持“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的观点?
(2)结合从格兰特给出建议到李鸿章访美期间的中国历史演进,谈谈“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要求的合理性和虚伪性
(3)你如何看待李鸿章有关外国资本来华投资的观点?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期发表成果:在距今 5000 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 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应是( )
A.文献记载 B.文化遗存 C.神话传说 D.科学推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文化遗产,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在距今 5000 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
【解答】AC相对于B来说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文化遗存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所以B符合题意;
科学推断是在文化遗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D也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历史文化遗产,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分)现代社会“懂规矩”“讲秩序”等传统美德源于古代的( )
A.仁 B.义 C.礼 D.乐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关键信息““懂规矩”“讲秩序””
【解答】根据材料““懂规矩”“讲秩序””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礼乐制度,注重统治秩序的稳固,故C项正确。
A项材料不能体现“仁”排除。
B项,材料未体现义利观,排除。
D项,题干未体现乐的表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题结合西周礼乐制度的推行进行回答。
3.(2分)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理念治天下的最可能出自( )
A.秦始皇 B.汉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明太祖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理念。
【解答】A秦始皇以法家治国,排除。
B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政权,汉光武帝奉行汉高祖在汉初所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符合题意。
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运用能力。
4.(2分)史书《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去世后得到“百姓郊祭,戎夷野祀”。 这里的“戎夷”主要分布于中国(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解题的关键信息:“百姓郊祭,戎夷野祀”。
【解答】A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出征,蜀汉兵分三路,深入不毛,屡败叛军,从益州一直追击到今天缅甸境内,符合题意。
B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学生知识再现与运用能力。
5.(2分)以下著作,能反映早期西学东渐特点的是( )
A.《梦溪笔谈》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几何原本》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能反映早期西学东渐特点”
【解答】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撰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排除A;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排除B;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所以排除C;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它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总结了平面几何五大公设,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带来了15卷本的《原本》。1600年,明代数学家徐光启与利玛窦相识后,便经常来往。1607年,他们把该书的前6卷平面几何部分合译成中文,并改名为《几何原本》。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了西学东渐,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分)“它的设立是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 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材料中的“它”是( )
A.西汉的“内朝” B.唐宋的政事堂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
【解答】从材料“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到达顶峰,联系所学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查了军机处,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世界”因人的活动而改变。 以下“世界”地图,能反映哥伦布探险成果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只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从四个图片中可以看出,只有C可以看出大西洋的西边还有陆地。而这就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8.(2分)英国政治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实行的是( )
A.等级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英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故查理一世在位时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9.(2分)“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 La Nation)。 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人权宣言》第三条的核心思想源自( )
A.洛克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 La Nation)。 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解答】“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 La Nation)。 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体现了主权在民,是卢梭的思想,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科学。
10.(2分)“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 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宣言》,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 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
【解答】材料“当今大不列颠王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复重演的伤天害理、巧取豪夺的历史,所有这些行径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们这些州里建立专制的暴政统治”中的“大不列颠王国”指的是英国,材料体现的是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要求民族独立,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国的《独立宣言》,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铁血政策”对后世德国的最重要遗害是( )
A.专制和战争 B.割据与分裂 C.严谨和呆板 D.落后与保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统一,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铁血政策”对后世德国的最重要遗害。
【解答】俾斯麦出任德意帝国的首任宰相,由于他是用“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上称他为“铁血宰相”,他所奉行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德国统一,考查了“铁血政策”,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提倡“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等举措,出现于( )
A.中国的清末新政 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 1861 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是“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士、农、工、商四民平等”。
【解答】“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是明治维新的措施,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13.(2分)如果为如图漫画配上注脚,最合适的是( )
A.中国蛋糕 1840 B.中国蛋糕 1860
C.中国蛋糕 1897 D.中国蛋糕 1945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图示可以看出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分蛋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图示信息一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是1895年,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上述观点,旨在突出山东是( )
A.中日两国争论的焦点 B.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
C.拱卫北京的战略要地 D.战败德国的势力范围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分析理解。
【解答】“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旨在突出山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15.(2分)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与之相适应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甲午战争后”。
【解答】甲午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相适应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以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营模式。
16.(2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得出上述结论的最重要依据是该政策( )
A.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接受市场和商品经济关系
C.实行配给制和余粮收集制
D.追求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解答】“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表明该政策接受市场和商品经济关系,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17.(2分)如图为一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截图。 这位战士参加的重大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材料中的时间是1949年4月21日,这只可能是渡江战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解放战争的过程特征就可以正常选择。
18.(2分)“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
【解答】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A是1935年,B是1945年,排除AB;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