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文章正文

2019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消息 浙江物理选考人数

知识问答 2022-01-24 15:49:31 admin

高考改革方案及改革政策是考生、家长及各界教育相关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那么2019年高考浙江有哪些新的政策呢?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消息

最新浙江高考改革消息动态

物理“遇冷”现象并非是浙江在推进高考改革过程中独有的偶发问题,而是在“3+3”考试科目设置的理念与模式下的必然“遭遇”。从某种角度说,浙江的试点也是为全国高考改革的一种“试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全面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浙江作为国家高考改革先行者,必须切实担当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职责。

为此,针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等问题,浙江先后组织召开了30多次座谈会,分别征求中学校长和教师、学生和家长、高校领导和教师、省内外专家等千余名代表的意见建议;先后4次通过书面或网上对2.5万多名学生、家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社会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组织数理统计学专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模拟测算分析;通过主动听取省人大、政协的意见建议达成最大社会共识。最终,各方一致认为,解决物理选考人数下降问题,必须要从中学、高校、考试不同层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一)加强对高中学校引导学生选课选考主体责任的督查与考核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选课选考、规划成才路径,是其育人本职所在,也是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担当所在。当前,物理“遇冷”现象深刻揭示了高中学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和深层次原因。为了求“分”,有些高中学校的应试“奇”招迭出,且不说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连起码的教育伦理与教育道德都丧失了。这种现象若不加以纠正,再好的教育改革都将被断送。

因此,要明确高中学校引导学生选课选考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学校的督查和考核,坚决禁止以各种形式干预学生选修选考,确保高中学校切实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保护和促进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建立统一的高中学校选课走班和学生选修选考信息平台,实现全省高中课改和学生选考的网络化、实时化、常态化的监控和管理。把适应高考改革情况纳入省一级、二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复评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高中学校落实试点的督查和指导,对违反教育规律、干涉学生选择权的行为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二)加强对高校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范围的规范引导

考什么学什么,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范围的设置具有指挥棒作用。前文谈到,由于一些高校更多地是从生源的“量”和投档的“分”考虑,放弃了对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应有的坚守,结果不仅导致物理的“遇冷”,而且影响了高中基础学科素养与大学专业学习的关联,高校在学生入学后不得不先对高中物理(或化学等科目)进行系统的补课。

因此,《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引导学生正确选修选考和高中学校按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浙江组织省内32个本科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制定了《浙江省本科高校专业选考科目指引表》(简称《指引表》)。《指引表》共列本科专业506种(类)。

选考科目为“不限”的有182种专业,占36.0%;选考科目“物理”为必考的有103种专业,占20.1%。要求各高校据此科学合理设置2019年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强调理工类科类相关专业明确把物理学科作为限定性选考科目。《2019年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已于2018年1月正式公布,社会各界反应平静。

据统计,2019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为1383所,累计涉及26287个专业。其中,科目不限的占61.1%,范围限1门的占6.8%,限2门的占8.8%,限3门的占23.3%。相比往年,限1门、2门和不限的都有增加,限3门的有相应减少。相比2017年,要求限1门的共增加758个专业,其中仅限物理增加658个专业,占比86.8%。相比各选考科目可填报专业比例,物理为最多,可填报93.5%的专业,政治最少,可填报63.8%的专业,两者差距约为30个百分点。相比2017年,单限物理的计划增幅预测约为150%。

2017年9月,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市)先后公布了高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8年起还有9个省份要梯次开启改革进程。为更好地统筹指导和推进改革,教育部于2018年初颁布了国家版的《本科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范围指引》,规定从2017级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实施。相对而言,国家版的选考科目指引对物理选考科目的调控力度更大,预计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在录取环节潜在的招生计划与符合选考科目考生比例失衡问题。

(三)建立物理选考科目的保障机制

物理是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最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教学大纲中,物理的学时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中,物理必修部分要求为6学分,均高出化学、生物、历史、地理2学分。

在俄罗斯、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物理课时也明显高于化学、生物等学科,这表明世界各国、各地区都重视高中物理教育,并将其作为增强国家和地区实力、提升民族科学素养的关键因素。

由于我国正处在跨越发展、建设制造业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国家对各种理工类人才培养有迫切需求,物理选考人数若持续下降,国家整体利益必将受到损害。当国家需要与个人选择出现偏差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必要的干预。

鉴于本科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大学教学的主体组成部分。因此,物理选考科目人数的最低要求就是保障本科教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基本需要。统计分析近5年来浙江高校招生数据信息,发现最有参考价值的是与物理学科密切相关的授予理学、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的招录情况:2013—2017年全国高校在浙招生专业授予理学、工学学士学位的,录取规模每年基本处在6.5万人左右。

同时,根据统计学专家组对既有物理科目数据测算分析,发现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到6.5万附近时,学生的成绩分布将出现较显著的变化。因此,专家和其他相关方共同认为,把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基数确定为6.5万相对比较合理,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时,即以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必须指出的是,讲究学科的平等并不意味着不同学科间的绝对等值,更不意味着要行绝对平均主义之路。物理“遇冷”引起社会如此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江湖地位”,对物理适当“高看一眼”也是社会一致呼声,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回应社会关切。对于不同学科应实事求是地分别对待,若其他科目届时也出现国家人才培养需要与个人选择上的偏差,影响国家整体利益,同样应参考物理选科保障的基本思路采取相应的策略举措。

2019浙江物理选考人数变化

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可想而知物理学科的难度也成为了家长们的担忧,于是“弃物理”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被称为“3+3”的新高考方案中,必考科目为语、数、外。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物理学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曾几何时,能学好物理就是“高智商”的代表,为何转眼间就被“嫌弃”至此呢?

“相对于其他科目,物理学科比较难是主因。”浙江省柯桥中学资深物理教师孙国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的选考科目采用赋分制,这就意味着卷面分不是最终成绩,要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学生成绩的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考生基数越少,“赋高分越难”,于是学生和家长一合计,物理更不能选了。

柯桥中学历史悠久,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历史上以理科见长,尤其是物理更是绍兴市特色学科,每年都有学生获得物理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也连续多年是物理竞赛优胜团体。

然而,面对新高考,这所名校优良的物理学科传统遭遇了“打击”。孙国标介绍,2019届近800名学生中最终选择物理为高考科目的仅为220人左右。“这种局面如若持续下去,优秀的物理教师必将流失,终将对物理学科造成毁灭性打击。”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可盼网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0645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