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文章正文

桓荣勤学不倦文言文翻译 桓荣勤学有获文言文翻译

知识问答 2022-02-27 14:50:36 admin

初中常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重要考点汇总

一、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10篇文言文重要考点汇总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因此,初中新课标给了中华古诗文以十分重要的位置。中、高考应试中也都有”得古诗文阅读者得天下”之说。现在帮你梳理一下初中语文30篇文言文的重要考点。

1、为学

【常识】

清,彭端淑,选集《白鹤堂集》,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

【主旨】

人贵在立志,事在人为。要树立远大志向还要勇于实践,这样方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核心内容】

本文是彭端淑写给他的子侄辈的,目的是教育他们的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本文通过讲述蜀鄙二僧的故事,形象阐明了难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第一部分(1)以两个设问句式,通过对比阐发了无论做事还是求学,难易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第二部分(2—6)记叙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的结局,证明了主观因素对于事业成败的作用,突出了“立志而为”的重要。“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了穷和尚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第三部分(7)由故事引出结论: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

2、天时不如地利

【常识】

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轲,战国思想家。《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中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孟论学》第五则,第六则。

【主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核心内容】

①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③突出“地利不如人和”。

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3、橘逾淮为枳

【常识】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主旨】

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人物形象:

晏子:爱国、机智、善于辞令。

楚王:平庸愚昧,自以为是,自取其辱。

【核心内容】

本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和齐国的诡计;接着写使楚时,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鲜明地展现了晏子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特点。

以“橘逾淮为枳”为比喻,生动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的道理,楚王的平庸愚昧更衬托出了晏子的机智善辩。

①——②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③——⑥写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4、伤仲永

【常识】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主旨】

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事例,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启示: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核心内容】

①写仲永年幼时显露异才。并通过写他的天赋被挥霍和未能接受后天教育培养的隐患,为后来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

奇异之处: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侧面写出其奇异之处: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泯然众人”的结局。

5、周处

【常识】

选自《世说新语》,为刘义庆编撰、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主旨】

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弃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启示: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核心内容】

本文从周处年轻时的凶强侠气一直写到周处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心弃恶从善,总是可以有所成就的道理。

本文精心选择了“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勇猛无畏、勇于改错的个性。本文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以虎蛟之害、里人相庆来表现周处年少时“为乡里所患”的特点,揭示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的道理。

6、小石潭记

【常识】

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文学家。

②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柳宗元写的《黔之驴》(寓言)和《捕蛇者说》。

③唐宋八大家:唐朝(韩愈、柳宗元) 宋朝(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主旨】

本文借景抒情,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清的氛围,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作者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核心内容】

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②写潭中游鱼。

③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

④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⑤交代同游者。

7、卖油翁

【常识】

①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宋代文学家。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醉翁亭记》。

【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康肃公的特点是自矜傲慢;卖油翁的特点是沉稳谦虚。

【核心内容】

①写陈尧咨射箭。

②写卖油翁酌油。

8、核舟记

【常识】

选自清朝人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朝人魏学洢,字子敬。

【主旨】

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核心内容】

①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②-⑤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特点,细致说明核舟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各个部分,其中重点写的是船头。

⑥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赞美雕刻者“技亦灵怪矣哉”(雕刻技艺的高超),与开头呼应。

9、愚公移山

【常识】

本文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列御寇,他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选自《列子》。

【主旨】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坚毅乐观的精神,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的道理。

【核心内容】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

①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②写愚公移山的决定和实际行动,以及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邻里的相助。

③写愚公与智叟的争辩,阐述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道理。

④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最终移山。与开头相照应。

10、口技

【常识】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与其选自同一本书的课文是《核舟记》。

【主旨】

本文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核心内容】

①写演出前的准备。

②——④写口技艺人精彩逼真的表演。(②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的由衷赞叹。③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变化。④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和动作。)

⑤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初中常考课外文言文

二、初中必看!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以及答题技巧

为了便于回味语文能够给大家提供最急需、更符合各位同学的学习技巧、方法、素材等,欢迎同学们“点单”。留言时请在要求前加上“点单”二字,以便及时看到哦。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初中常考课外文言文

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 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可盼网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0645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