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赏析摘抄 经典好句子摘抄加赏析200字
200句千古名句解读,句句经典,读完唇齿留香,值得品鉴!
1、关关雎(ju)鸠,在河之洲,窈窕(yao tiao)淑女,君子好逑(qiu)。(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的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是好男儿的好配偶。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的路上,大雪纷纷满天飞。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人,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骨头的加工称'切’,象牙的加工称'磋’,玉的加工称'琢’,石的加工称'磨’。切、磋、琢、磨,形象地比喻为学习上一丝不苟的精神。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一天不见面,好像隔着三个秋天那么长久。
6、青青子衿(jin),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你那青青的衣服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灵。表示思念情人。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伊人指意中所思之人,一方指河的对岸。意思是我思念的人离我很远。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巧笑的两个酒窝儿很美,水灵灵的两只眼睛多好看。
9、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十指尖尖像草木初生的叶芽,皮肤白润像脂膏。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人活着如果不重视礼仪,活着有什么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说的人即使说错了也没有罪过,听的人要引起高度警惕。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对道德高尚的人要敬仰,对光明正大的模范行为要学习。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比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用以制成加工玉石的研磨工具。意思是做事可以借助于外力。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靡’:没有;'初’:开始;'鲜’:少;'克’:能。意思是事情都有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他人以桃子赠送我,我要以李子回送。比喻亲朋好友的礼尚往来。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天降的灾难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都逃不掉。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阻止人民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学好如登山一样难,而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坏事恶事做得多的人,必定自取灭亡。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辅’指颊骨,'车’指齿床,颊骨与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唇亡即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比喻两者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要想给一个人定罪,哪里愁找不到理由呢?比喻给人定罪是很容易找到理由的,而这种理由都是纯属瞎扯的理由。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得安宁。 -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
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 -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就会有准备,准备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一般人不是圣人贤人,谁能不犯错误?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
懂得委曲就能保全,受得屈枉才能有伸冤之日。 -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聪明。 -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
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 -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
有诚信的话不美丽,美丽的话没有诚信。意思是可信的话不一定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可信。 -
35、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 -
如要取得必须先要付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人与人就是这样,要想别人对你好,你就要先对别人好。 -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的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不周密,但最后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
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威胁他们。 -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意思是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
正直的人从表面上看似乎委曲随和,聪明的人从表面看似乎笨拙,善辩的人从表面看似乎嘴笨。 -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建筑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起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
说话要有诚信,不能言而无信;做事要有结果,不能虎头蛇尾。 -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
既然来了,就要面对现实。 -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
如果早晨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 -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
既然这种情况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
45、不愤不启,不悱(fei)不发。 (论语·述而) -
愤:认真努力;悱:想说而又不知怎么说。意思是: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时,就不要去开导他;学生如果不是到了想说而又说不出时,就不要去启发他。 -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
人虽居高位,但聪敏而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问为耻辱。 -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
自己都不喜欢,就不要让别人去喜欢。 -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
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越显得坚固。 -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
学习知识不要厌烦,教导别人不怕疲倦。 -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200句千古名句解读,句句经典,读完唇齿留香,值得品鉴!
人没有长远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
5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论语·学而篇》-
学习知识时时刻刻琢磨钻研,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
一个做手工活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应该把工具准备好。 -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不可挽回,未来的事却可以把握。 -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
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君子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无怨无悔;而小人却愁肠百结,怨天尤人,心胸狭窄,猜疑嫉妒。 -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
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和柏树依然傲立。 -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疑惑而更加危险。 -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
人在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作为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
人都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样的。 -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 它为乐的人。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
领导者本身正直没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 得通,倘若自己做不好,就是下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 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缺点。
6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杂记)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文王治国宽,武王治国严,宽严结合称文武之道,松紧结合称一张一弛。比喻工作 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行天下 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阳 光,百姓得到幸福。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否则 就容易失败。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经过教学, 才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
如果学习当中缺乏学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切磋,则知 识就浅薄,见识就狭隘。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
一块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则没有用处;一个人 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则不能成为人才。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使老人有人养老送终,壮年有事情可做,发挥其作用 ,幼年能健康成长,对于那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 属供养的人,也有人扶养。(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而无父母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事物相互有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融合在一起。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73、物以类聚,人群以分。 (易经·系辞上)
物是按类别聚集在一起的,人是以志趣的不同分成一群一群的。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
在追求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 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的上天入地去追求和探索。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眼泪流下来,我是在哀叹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苦!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回我也绝不改悔。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个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个人清醒。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生不得志。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动摇,宁可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一尺也有不足的时候,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自都有可取之处。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黄钟被砸烂并抛弃在一边不用,而把泥土制作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弃之不用,而才德平庸之辈却居于 高位。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人就越少。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读书时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完全相信书,不如不要读书,应该加以分析,辨证地去看问题。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生存发展往往在忧患危难之中,萎靡死亡往往在贪图安逸享乐之中。
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这是一个治国理念,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一件事情。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成大事,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什么事都做不好的。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即使自身富贵, 也不做过份的事, 不穷奢极侈, 不为声色所迷;即使自身贫困, 而志决不贫,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做不仁不义之事;即使自身勇武, 也只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滥用武力。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有根据,所说的话要有道理。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镂刻不停,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镂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是一个意思。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比喻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只要学生努力,会比老师更优秀。
97、不积跬(kui)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小的步伐,就不可能走到千里路程。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i)。 (庄子)
朋友之间的交往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水一样纯净,这就是君子之交;如果接触过于密切,交往若醴,像酒一样,容易醉人,导致勾心斗角,追逐名利,这就是小人之交。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ai)。 (孙子兵法·谋攻)
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200句千古名句解读,句句经典,读完唇齿留香,值得品鉴!
101.避其锐气,击其情归。 (孙子兵法·军争)
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凶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地打击。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指军队未行动前就像没有出嫁的姑娘那样沉静,一行动起来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广泛的学习,详细的询问,慎重的思考,明确的分辨,踏实的行动。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比喻培养人的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的不容易。
105、仓廪(li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即使仓库里有充足的粮食也不要盛气凌人,懂得讲究礼节;即使吃饱穿暖了,也不要胡作非为,知道荣辱。意思是说物质上富裕了不要忘记精神上的修养。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得到好处。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空羡慕,是永远得不得鱼的,还不如回去结张网来捕鱼。意思是说人不能只 有言论没有行动。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结又大又甜果子的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结又小又酸果子的枳树。意思是环境条件对人事物的影响。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 (吕氏春秋·尽数)
经常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到侵蚀。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蚂蚁啃噬的洞穴,最后也会被摧毁的。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拾了据为己有,晚上家里的大门不关,没有人去盗窃人家东西。形容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很好。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15、鹬(yu)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别人攻打你,你一定能战胜别人。你去攻打别人,也一定能克敌制胜。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男性愿意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性愿意为取悦自己的人去梳妆。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这是战国卫人荆轲去刺秦王临别时的两句千古绝唱,意思是: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仅仅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后患会随之而来。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这是一段故事,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即沛公)。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22、众口铄(shuo)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意思是众人的责难和非议,可以把坚硬的金属熔化掉;不断的诋毁诽谤积累起来,可以把人的骨头毁灭掉。比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意思是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25、燕雀安知鸿鹄(hu)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那家雀、燕子哪能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意思是说,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来形容善于策划善于指挥的人。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