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闪点越低越危险性越大
我们化工人,尤其是做有机化工的同行,对于闪点、燃点与爆炸极限想必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它直接牵涉到我们化工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化工人的安危。
那么,什么是闪点、燃点与爆炸极限呢?今天就借助安全月这个机会,和新入道的小伙伴们重温一下。
01闪点
闪点又称闪燃点,它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花,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闪燃。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可燃性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性较差。
02燃点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的蒸汽和空气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可燃性液体的闪点和燃点表明其发生爆炸或火灾可能性的大小,对于运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极大关系。
我们简单化理解大概就是,“燃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能被点着并能自行保持燃烧一段时间的最低温度;“闪点”是易燃物遇火光只要能被点着,哪怕火苗一闪而过也算的最低温度。
先前,我们的老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的是可燃物的燃点,现代人用打火机打火利用的是易燃液体的闪点。
对于石油产品来说,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闪点在45℃以上的为可燃品。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液化石油气、天燃气的闪点都在-80℃以下,常用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甲苯等的闪点均在13℃以下,其实是非常低的,因此也是非常危险的!使用时当特别小心,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或更大的危险!
疫情严重时,有人用高浓度的酒精(75%)对室内杀菌消毒,由于用量太大,遇见火星就会发生火灾。因为酒精的闪点太低,75%酒精的闪点是20℃,100%酒精的闪点是13℃,40~60%白酒闪点约28~30℃。
植物油的闪点虽然高,但是,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油锅里的少量油品也会“轰”的一声闪燃。所以,即使是专业厨师,在使用燃气时也不要轻易有耍帅、搞怪等夸张举动。
闪点的高低,取决于可燃性液体的密度,液面的气压,或可燃性液体中是否混入轻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含量多少,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燃性液体使用过程中若闪点突然降低,可能发生了分解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03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也称爆炸浓度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如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光、高温就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就是爆炸极限。
可燃物的爆炸极限有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分,爆炸上限指的是可燃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在高于爆炸上限时,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爆炸下限指的是可燃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由于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因此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
在化工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为了降低爆炸浓度极限,可以加入惰性气体或其他不易燃的气体来降低浓度,或者在排放气体前以涤气器或吸附法来清除可爆的气体。
可燃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应当指出,可燃物的浓度高于爆炸极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时,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明火、火星、静电、高温、猛烈撞击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对于这些危化品的储运和使用,首选不能让它们达到爆炸极限,然后,要强行避开明火、火星、静电、高温、猛烈撞击等危险活动。接触危化品罐车或使用前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控措施。如,静电释放。
04如何面对闪点和爆炸极限
首选,新入道的化工同行要有敬畏心里和好的心态,我们知道原子弹、氢弹固然可怕,但是,由于有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科学的管控手段,所以它们都是可控的,反而更安全。因此,我们对待易燃、易爆危化品一定要提高安全防控意识,积极学习科学、高效的控制措施。
我们要记着,易燃物的闪点越低越危险。爆炸极限越宽越危险,下限越小越危险,上限越高越危险。
岗位防静电、忌火源、常通风、控湿度、守规章是确保安全的法宝。
05
部分危化品的闪点与爆炸极限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