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PhD 自荐信该怎么写
知识问答 2022-03-14 02:00:54 admin
套磁其实是一种很流行的与教授直接沟通获取信息的方式。实力雄厚的申请者给教授写信,目的在于明确自己跟教授的研究方向契合。大多数人写套磁信其实是为了给教授留下好印象,从对方的来信中揣摩自己能否申请加入对方的团队。怎样套磁才得体有效?什么样的自荐信才能吸引教授的注意呢?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几个博士生同学、在美国大学当教授的姐姐,以及曾经担任过招生委员会的学生代表的学生,从学生、教授、和录取决策三个角度,总结以下经验。
套磁信应该内容从简,表达清晰申请者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几封邮件往来就判断出是否要找这个教授当自己的导师。第一封信发出,对方如果表现出兴趣,那么接下来就会比较密集的通信,跟定节奏,正式向学院提交申请。
缺乏确切理由就发出邮件
中国学生一个普遍问题是没搞清楚写信的目的。套磁信应该带着问题或请求找对方,不能只介绍自己,人家凭什么要认识你呢?有些教授会认真的读这些邮件,可是更多教授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些邮件。如果你还没想好为什么要给某位教授写信,只是试试运气,最好别发。因为搞不好它很可能会对你的录取造成负面影响。
通常来讲,给教授写信主要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其他渠道不能获取某些信息,必须问这个教授。比如你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了解院系里有一位教授跟你的研究兴趣相关,于是需要找对方确认你能对Ta的研究计划有所贡献。第二种情况是向对方求助。比如你需要换导师,对方是适合的人选,但你又不确定Ta愿不愿意接受别人带过的学生。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让对方明白,自己对Ta的工作了如指掌,提出任何一类请求都是建立在这种了解上的。
忽略了与研究团队的匹配,太强调自己
还有的同学长篇大论的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曾经作出什么业绩。哎,教授们很忙的,你对Ta而言还是个陌生人,你说的这些跟申请学校或教授本人的研究没关系的话,对方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呢?
对研究兴趣的描述太笼统
大多数教授会积极地更新他们的网页以展示他们的新研究。有的申请者没有仔细查看过这些网站,判断哪些是潜在的可以一起做研究的导师,就匆忙发信,因为心虚,只好一再强调自己的兴趣和对方匹配。其实教授很容易分辨申请者有没有诚意,有没有做足功课。
信的内容太过笼统,应从细微之处入手
大多数教授关注好几个研究领域和子领域,或者Ta的官网上列了很多从前的研究内容,如果申请人只概括的讲 我跟你匹配 ,教授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更糟糕的是,教授可能认为你连哪个子领域都没提,连Ta的研究计划都没搞明白,没法跟你交流,当然也就懒得回信了。
套磁的四大陷阱之不知所云
申请者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几封邮件往来就判断出是否要找这个教授当自己的导师。第一封信发出,对方如果表现出兴趣,那么接下来就会比较密集的通信,跟定节奏,正式向学院提交申请。
缺乏确切理由就发出邮件
中国学生一个普遍问题是没搞清楚写信的目的。套磁信应该带着问题或请求找对方,不能只介绍自己,人家凭什么要认识你呢?有些教授会认真的读这些邮件,可是更多教授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些邮件。如果你还没想好为什么要给某位教授写信,只是试试运气,最好别发。因为搞不好它很可能会对你的录取造成负面影响。
通常来讲,给教授写信主要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其他渠道不能获取某些信息,必须问这个教授。比如你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了解院系里有一位教授跟你的研究兴趣相关,于是需要找对方确认你能对Ta的研究计划有所贡献。第二种情况是向对方求助。比如你需要换导师,对方是适合的人选,但你又不确定Ta愿不愿意接受别人带过的学生。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让对方明白,自己对Ta的工作了如指掌,提出任何一类请求都是建立在这种了解上的。
忽略了与研究团队的匹配,太强调自己
还有的同学长篇大论的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曾经作出什么业绩。哎,教授们很忙的,你对Ta而言还是个陌生人,你说的这些跟申请学校或教授本人的研究没关系的话,对方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呢?
对研究兴趣的描述太笼统
大多数教授会积极地更新他们的网页以展示他们的新研究。有的申请者没有仔细查看过这些网站,判断哪些是潜在的可以一起做研究的导师,就匆忙发信,因为心虚,只好一再强调自己的兴趣和对方匹配。其实教授很容易分辨申请者有没有诚意,有没有做足功课。
信的内容太过笼统,应从细微之处入手
大多数教授关注好几个研究领域和子领域,或者Ta的官网上列了很多从前的研究内容,如果申请人只概括的讲 我跟你匹配 ,教授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更糟糕的是,教授可能认为你连哪个子领域都没提,连Ta的研究计划都没搞明白,没法跟你交流,当然也就懒得回信了。
套磁的四大陷阱之搞错身份
中国学生常犯的毛病是在国外导师面前拿自己当小学生,还以为自己放低姿态,就能抬高对方的身份。殊不知学校录取研究生,目标人群是心智成熟的青年学者,将来进入学院,是要进入导师的团队成为同事的。
表现出来的性情和品格不适合作研究生候选人
你写信的格式和口气如果像是给好朋友写的,那对方可能觉得你的亲和力用的不是地方,怀疑把你招进团队的话,你有没有成年人的担当,能不能放心的把课题交给你。
有的申请者认为形象能为自己加分,在申请信里附上照片 殊不知,这些作法都与研究精神背道而驰。一般来说,学者会尽量避免刻板印象干扰自己对事物的判断,不偏激、不自负,能直面自己与生俱来的身份。
简单的说就是:能被学校录取,是因为你展现出来的实力和研究兴趣跟他们匹配。没有被录取,就是因为招生委员会认为你不适合,并不是因为你的国籍、本科学校、颜值、性别、你爹。
言之无物的夸奖会带来反效果的
你刚开始给教授写信,对方还跟你不熟,除非你能很清晰的说出来对方有哪些见解你非常认可,不要轻易用泛泛的形容词 表扬 教授。夸奖的不是地方,对方可能会感觉被侵犯或者感到无聊。
分清楚写信的对象,教授不是学院秘书喔
另一种常见的毛病是拿老师当学院秘书,询问签证问题,让老师给改语法,让老师给列文献清单等等。这些作法会惹烦教授,或被当成笑料。
给教授写信应该围绕着研究兴趣,而不应该询问录取程序、申请条件方面的信息。除非对方询问,不要告诉教授你的GRE分数,GPA,也不应该直接问教授你能否被录取,因为录取是由招生委员会决定的,有些教授可能会授意委员会Ta青睐的候选人,但是教授无权干预录取程序和决定。不要试图通过教授开后门。
套磁的四大陷阱之细节透露品格
在任何时候,用正式称呼都是保险的
尽管很多教授都不在乎学生直呼其名,申请学校时还是应该正式的称呼对方 Professor+Last name,注意Professor不要简写成Prof。在官网上看到收信人有博士学历,但不是教授,那么可以称呼对方 Dr.+Last name。切记不要因为对方是女性,就把Professor和Dr.改成Ms。
什么时候可以改称First name了呢?当教授亲自告诉你, 你可以叫我xx 。否则的话,哪怕对方给你回信时签的是Ta的小名,你也别大剌剌的以为真的可以这样称呼对方了。在还没能自在熟练的行走在其他文化里之前,用正式一点的方式与对方相处比较保险。
自荐信发送前一定要反复核对
当我们写第一封信并发送给教授,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学术信用。对方的姓名、职位和大学名称千万别弄错。有的外文名字比较难拼难念,容易出错,记得核查。如果名字写错还能收到对方回复,真是小概率事件。
发送前一定要起一个鲜明的邮件标题,无标题的邮件往往被视为垃圾邮件。标题怎么写?这方面网上有不少信息,第一封套辞信标题可以是 Question regarding the M.Arch application ,或者直接写出你要申请的项目、你感兴趣方向的名称。应该避免让人产生歧义的标题,比如 Help! , Looking for a challenging program , I want to study in your program , Greeting from Li Xiaoming 。另外,不要让标题一听上去就像是垃圾邮件,比如 Urgent request: Immediate reposes needed 。
注意拼写和语法的正确性。用Grammarly等纠错软件检查一遍 (Grammarly有免费版,也有收费版,先用免费的吧)。如果有母语是英文的人帮忙编辑那就更好了。
注意不适合用在英文书信里的习惯
别用表情符。笑脸可能放在给朋友的微信里很可爱,给教授写信还是别用了。用词完整,避免缩写。
不要一句话全部大写,慎用叹号。在英文中,大写句子和用叹号是用来表达气愤或者命令的。表达谢意应该用 Thank you very much. ,而不是 Thanks! 。
注意向对方提出请求的英文表达跟中文有差异。不要说 I hope you can , I wonder if you have time to , 显得没有礼貌,可以用 I was wondering if 。
套磁的四大陷阱之不负责任的邮件
自荐信的质量远远优于自荐信的数量
千万不要发同样内容的邮件给几位教授。有些学生喜欢从学校官网上搜索一长串教授名单,然后就泛泛的讲一句 您的研究与我的兴趣相关 ,就在家等待教授给你回信。我只能说,这样写的话,教授看一眼就会认为这个学生没有用心写,不予理会或者不疼不痒的回复。
我的一个博士生朋友曾经担任招生委员会的学生代表,她提到一段尴尬的经历。有一次,系里有两个教授同时问她要一个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很显然这位申请者跟这俩博导联系了两三个月,也下了不少功夫,弄得两个教授都有意把Ta招到自己的团队。两个教授得知真相后再也没跟这个申请人联系,而且还跟系里打招呼把Ta设为 不受欢迎的人 。
自荐信中不要轻易带附件
附件会占用邮箱容量,收件人不会希望邮箱里充斥着大量陌生人的无用信息。所以第一封套辞信尽量不要含附件。
后续邮件往来中,如果教授提出要你的简历、研究报告,那么尽量发送PDF格式给对方,避免Word不同版本无法打开的问题。附件名称包含你的名字、附件内容和日期,不要把名字起的奇奇怪怪的文档直接发给教授,显得太随意。
如果一定要发附件,正式的表达是 Attached please find my CV/proposal 。
套磁信回复 不能过于草率
一旦教授回信,我们应该及时、有针对性的回复邮件。写套辞信其实很费精力,原因就是你要能够及时的跟上教授的反馈。教授回信可能客气的说, 我今年不再打算招收新生了 ,或者肯定的告诉你说你们的研究差异很大,Ta可能会向你推荐系里另外某位教授。
这分明是一封拒信,咱们该怎么回复呢?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回复一封简短的感谢信,并快速浏览对方推荐的教授信息。如果Ta的推荐确实靠谱,你可以稍微具体的感谢对方给你提供了这样重要的指导。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授回信很快,还问了你一些问题,和你进一步探讨你的研究兴趣,这就表示:这位教授对你有兴趣!千万别以为这就大功告成了,也不要简单的回复一句谢谢。正确的做法是:针对教授回信中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答复时间越快越好,但是要保证质量。
对第一次申请研究生的人来说,花上2-3天好好写一封高质量的答复信是有必要的。接下来的时间里,教授与申请者就是通过这种你来我往的邮件交流,逐渐确定是不是能跟对方共事。但是别忘了我前面说的,与教授的书信往来不适合讨论你的录取可能性。
美国留学大学留学留学申请指南留学条件留学专业解读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