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文章正文

留学案例:在世界各国留学都有怎样不同的体验

知识问答 2022-03-14 12:25:05 admin

从本科到现在的研究生出国四年,我分别在卡塔尔,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读过书, 今天来分享一下在世界各国留学分别都是怎样的体验。

在中东
虽然我本科的一半多时间都是在中东度过的,但是我毕竟读的还是美国的教育体系。所有的教授,学习内容都和美国西北大学本部设置的几乎一样。
我觉得美国的本科教育体制,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压力大,作业多。
网上最流行的关于美国教育的3S很好的概括了美国大学的压力情况。Social,Sleep,Study,几乎很难做到三者兼得。想要好好social认识人,又想好好学习拿好成绩,那就势必意味着你可能不会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了。
在美国留学,大家最感同身受的大概就是deadline了。每次在作业截止之前都会让自己焦头烂额,压力巨大。
尤其是像我这种学新闻的人,教授有时候会给你一个9个小时的deadline:也就是说,在这9个小时之内,要找好采访对象,约好采访时间,完成至少3到4个采访。还要拍摄出相关所有内容,写出脚本,做好剪辑,配好所有文字音效。如果你有这方面经验的话就会知道,9个小时基本上是在打仗的,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刚进大一的时候我对这种学习模式相当不习惯又想拿好成绩,加上对当地文化的不熟悉加上压力大,有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哭。
当然这是属于我们新闻系自己的惨痛经历,我下次会写一篇文章专门讲述在美国学新闻不得不说的故事,今天就到这里了。
建筑系的deadline好像是更恐怖的存在。因为画稿内容多,又极其复杂,通常都需要在作品截止日期前几十个小时不睡觉,吃饭的时间也很少。学建筑的朋友和我说他每次都能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期间瘦很多,感觉人都会憔悴几圈。
其他专业也是这样,感觉永远都有不停的due due due,文科生永远都有读不完的reading和写不完的paper,理科生永远都有做不完的problem set,CS永远都有码不完的程序

Northwestern Evanston Chicago
美国课堂的还有一大特征就是发言吧。在大学以前,我们习惯的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在美国,尤其是在seminar里面,不发言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一度让我压力非常大,不仅因为当时的语言问题,不习惯发言也经常是让我紧张好久才能憋出一小句话。但是不发言不仅会在总评上扣分,教授对你的印象也会是沉默寡言,所以一直都是涨红了脸也想说出点什么。几年过去了,现在我在感兴趣的课上会成为发言最多的学生,这在几年前的我是不能想象的。不过这几年所付出的想想也都是辛酸泪。
说真的,我觉得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各有好处。中式教育注重灌输,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消化很多知识,效率也会很高。美式教育则是注重辩论,在相互的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难就难在要如何从习惯中式教育的模式中转变为美式教育的学习小能手。
不过不得不说,如果你是立志要在大学里好好学点东西的,美国留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课业压力大,难度高,很多时候不是你想学,是你会不得不学。人在高压的状态下,会让自己的脑子转得更快。而更多的reading和paper也会让你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东西。而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课程都是相通的。你在读历史的时候需要用到文学课上学的内容,而你在政治课的时候又可能和历史课相通了。这一转化是非常奇妙的过程。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惨痛的代价。在出国前就听说上美国大学相当于读四年高三,你懂的。

2015年我在芝加哥的本科毕业典礼


在美国
虽然我本科的一半多时间都是在中东度过的,但是我毕竟读的还是美国的教育体系。所有的教授,学习内容都和美国西北大学本部设置的几乎一样。
我觉得美国的本科教育体制,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压力大,作业多。
网上最流行的关于美国教育的3S很好的概括了美国大学的压力情况。Social,Sleep,Study,几乎很难做到三者兼得。想要好好social认识人,又想好好学习拿好成绩,那就势必意味着你可能不会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了。
在美国留学,大家最感同身受的大概就是deadline了。每次在作业截止之前都会让自己焦头烂额,压力巨大。
尤其是像我这种学新闻的人,教授有时候会给你一个9个小时的deadline:也就是说,在这9个小时之内,要找好采访对象,约好采访时间,完成至少3到4个采访。还要拍摄出相关所有内容,写出脚本,做好剪辑,配好所有文字音效。如果你有这方面经验的话就会知道,9个小时基本上是在打仗的,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刚进大一的时候我对这种学习模式相当不习惯又想拿好成绩,加上对当地文化的不熟悉加上压力大,有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哭。
当然这是属于我们新闻系自己的惨痛经历,我下次会写一篇文章专门讲述在美国学新闻不得不说的故事,今天就到这里了。
建筑系的deadline好像是更恐怖的存在。因为画稿内容多,又极其复杂,通常都需要在作品截止日期前几十个小时不睡觉,吃饭的时间也很少。学建筑的朋友和我说他每次都能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期间瘦很多,感觉人都会憔悴几圈。
其他专业也是这样,感觉永远都有不停的due due due,文科生永远都有读不完的reading和写不完的paper,理科生永远都有做不完的problem set,CS永远都有码不完的程序

Northwestern Evanston Chicago
美国课堂的还有一大特征就是发言吧。在大学以前,我们习惯的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在美国,尤其是在seminar里面,不发言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一度让我压力非常大,不仅因为当时的语言问题,不习惯发言也经常是让我紧张好久才能憋出一小句话。但是不发言不仅会在总评上扣分,教授对你的印象也会是沉默寡言,所以一直都是涨红了脸也想说出点什么。几年过去了,现在我在感兴趣的课上会成为发言最多的学生,这在几年前的我是不能想象的。不过这几年所付出的想想也都是辛酸泪。
说真的,我觉得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各有好处。中式教育注重灌输,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消化很多知识,效率也会很高。美式教育则是注重辩论,在相互的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难就难在要如何从习惯中式教育的模式中转变为美式教育的学习小能手。
不过不得不说,如果你是立志要在大学里好好学点东西的,美国留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课业压力大,难度高,很多时候不是你想学,是你会不得不学。人在高压的状态下,会让自己的脑子转得更快。而更多的reading和paper也会让你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东西。而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课程都是相通的。你在读历史的时候需要用到文学课上学的内容,而你在政治课的时候又可能和历史课相通了。这一转化是非常奇妙的过程。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惨痛的代价。在出国前就听说上美国大学相当于读四年高三,你懂的。

2015年我在芝加哥的本科毕业典礼


在英国
英国的教育系统没有美国的压力如此之大,不过如果想要好好学,也绝对不轻松。
我现在研究生学的政治专业一个学期3门课,但是每门课每个礼拜的必读书有时候会达到四本那么多。除非你没日没夜地读,要不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除此之外,每门课每个学期也有一到两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和一个演讲。学习的量绝对不少,但是个人觉得压力没有美国的教育大。
平时作业多这也就算了,英国教育体系最不能让人理解的就是考试和一些大论文会放在假后。也就是说,在你已经辛苦了一个学期想要好好放松一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再过20多天就面临着本学期的期末考。这种感觉是相当沉痛的。2015年的圣诞节,当英国人民在欢庆圣诞的时候,我却在苦逼地准备考试。

伦敦
不过可能是英国的学制短(本科三年,研究生一年),学费也相对美国低一些,也可能是因为英国大学,乃至英国政府对中国人都稍微友善一些,我到英国来之后就明显发现中国留学生比在美国要多得多。走到大街小巷甚至图书馆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留学生。这样的现象在我知道的美国大学都是相对比较少的。
不过中国人最多的地方除了Chinatown就是商场了。伦敦最大的两个商场被两大客户群体给集中罢占,他们分别是中国人和中东人。在商场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中国白富美们(当然美国也是有的,只是没有英国多得这么明显)。
来英国留学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去欧洲各个国家走走转转。因为离欧洲其他国家都很近,签证也相对好拿。放假的时候去别的欧洲国家旅游绝对是在英国留学的一大优点。当然美国的同学也可以去美国境内或者南美国家旅游。
不过不管在哪个国家留学,学生都可以和教授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他们真的是非常乐于助人,而且非常亲切。我在读本科的时候,和两三个教授的关系非常好。有时候教授会带我出去抽水烟吃甜点,到现在也会给我发各种各样他们生活的照片问我最近怎么样了。他们通常都没有教授的架子,只要你肯找他们,不管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忙,他们一般都会随时愿意帮助你当你的心灵导师。这一点也是我非常感激的。
但也有搞笑的教授。我的朋友近期和他在伦敦政经的教授一起出去玩,结果教授玩嗨了之后就想要在酒吧里泡妹子,最后还干脆当众抽起了大麻。这场面也是美丽地不忍直视。
不过话说回来,教授也是普通人。有很多教授也很愿意和学生做好朋友。
小编总结:
其实每个国家留学都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也能体会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不管在哪里上学,最重要的大概都是想要学习的心情。
其实只要愿意学习,想要好好学习,在哪里都不会轻松,在哪里也都可以学到很不一样的东西。
在哪里读书也都会是有利有弊。我在中东的时候经常会觉得社交不足,周围的人经常很坑爹,生活也无聊(因为卡塔尔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但是我在中东的那段时间也得以更好地专心学习,更加别说我得到的那些非常难得的资源。这些东西都对塑造我现在的性格和机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到底不管在哪里读书或留学,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啊。
留学费用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欧洲留学大学留学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可盼网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0645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