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的学霸养成计划:自控力极差的学生该如何自救
知识问答 2022-03-14 13:25:45 admin
很多出国党在被问起为什么没有成为学霸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自制力不够,出一季新的《纸牌屋》就可以让你放下学习和作业专心刷一整晚,而学霸基本不会做这样的事。不过,事实证明,学霸的自控力未必就比常人强很多,他们只是靠平时养成的习惯工作而已。那么怎样才能改善自控力或者培养好习惯?这里有最接地气的解读
75%真实的故事Tal 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在寒假计划这种事上,学霸和普通人其实有着同样的困扰。
当然,还是有人会说不对啊,我就认识那种寒假计划很充实,还全都落实了的学霸!
对,没错,我们姑且把这样的人称之为 成熟体学霸 ,把前面那些计划泡汤了的称为 幼年体学霸 。
在你们见到的那些学霸里,相当一部分仍处于 幼年体 ,仍会和普通人一样,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扰。
那么问题来了, 幼年体学霸 是如何成长为 成熟体学霸 的呢?
(上面这张图好暴露年龄啊!)
普通人的模式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制订新计划 - 继续失败
学霸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深度思考计划为啥失败 - 改善问题 - 制订新计划
当然新计划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之后,学霸会重复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计划中失败的越来越少,成功的越来越多,学霸也实现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进化。
那么为啥计划会失败呢?明明学霸们平时是拥有高度自控力的,难道到了寒假自控力会失效?
这就要说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学霸们的困扰
Tal 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在寒假计划这种事上,学霸和普通人其实有着同样的困扰。
当然,还是有人会说不对啊,我就认识那种寒假计划很充实,还全都落实了的学霸!
对,没错,我们姑且把这样的人称之为 成熟体学霸 ,把前面那些计划泡汤了的称为 幼年体学霸 。
在你们见到的那些学霸里,相当一部分仍处于 幼年体 ,仍会和普通人一样,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扰。
那么问题来了, 幼年体学霸 是如何成长为 成熟体学霸 的呢?
(上面这张图好暴露年龄啊!)
普通人的模式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制订新计划 - 继续失败
学霸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深度思考计划为啥失败 - 改善问题 - 制订新计划
当然新计划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之后,学霸会重复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计划中失败的越来越少,成功的越来越多,学霸也实现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进化。
那么为啥计划会失败呢?明明学霸们平时是拥有高度自控力的,难道到了寒假自控力会失效?
这就要说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自控力的假象与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高考前是自己学习力和自控力的巅峰,上了大学之后,时间宽裕了,反而变得懒散了,到了假期更是懒得一发不可收拾,熬夜看剧、晚睡晚起、暴饮暴食。
我们以为自己的自控力曾经很强,上大学后变弱了,放假后则因为懈怠愈发孱弱 这其实这个假象。那真相是什么?
Tal老师为我们揭示了两个真相:
1. 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
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我们被动的养成了很多习惯 每天规律的上课、自习、吃饭和睡觉,我们目标明确 每个月、每个星期乃至每天的复习内容。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自动去刷牙一样自然。
你想想想你起床后刷牙的过程:穿衣服,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即使你可能还睡眼惺忪,但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确无比、毫不费力的执行下来,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自控力。
而当你进了大学,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你丧失了那些被动习惯,开始自己规划学习和生活时,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时候。而此时,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第二个真相:
2. 人的自控力是极其有限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这个结论被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大家上网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我这里不做赘述。
自控力也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桌上昨天新买的一大堆零食,淘宝主页玲琅满目的商品,男神胡歌的新剧又开播了
我们要反复抵抗这些诱惑才能专注于那些重要的目标,比如学习和减肥。
每拒绝一次诱惑,你的自制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临的诱惑太多,总会有一个时刻,我们会累到无力抵抗,任由暴饮暴食、熬夜看剧这些行为支配我们的生活。
当然现实没有那么可怕,肌肉酸痛过两天会恢复,自制力嘛,你睡个好觉也能回归正常。
有意思的是,不同人天生力气不一样,自制力强弱也不一样,自制力超群或是弱到掉渣的,在人群中都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都处在中间状态。
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霸就是那群天生自制力超群的人?如果是这样,那我写这篇文章也太没意思了。
有机智的童鞋马上反应过来了:哦!既然我们可以锻炼肌肉,自制力也是可以锻炼的,对吧!
这话没错,然而肌肉力量有极限,自制力也是有极限的。
另一方面,就像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无论是校园里的 成熟期学霸 ,还是社会里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像我们往常以为的那样,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
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自制力,去构建这样一套体系,才是我最想说的东西,当年的Tal,也是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才开始了他的翻盘之旅,成功进化为成熟体学霸。
但是构建习惯体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原因有两个:
1.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阻挠我们的行动
2. 很多人不知道,习惯背后的原理
看不见的敌人
很多人都想要减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数人的状况是:决定要减肥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办了几千块的健身卡,却在去了不到三次后,将这些东西都束之高阁。
为什么建立一个锻炼的习惯这么难呢?因为太多人不了解习惯背后的原理,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多人太急,太想在短期内看到显著的改变。
是的,我们都希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都喜欢看 穷小子白手起家创业成功, 胖女孩半年瘦身八十斤俘获男神芳心 的故事。
但这些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之所以天生短视,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是因为大脑里,住着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捣乱。首先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然后才能战胜它。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茹毛饮血的时候,资源稀缺,大脑需要持续的分泌化学物质,促使人们去寻找并摄入食物,把自身的脂肪储存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这种机制,人类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可我们不是原始人,我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控制单元,所以我们学会了计划,学会了为达成长期目标放弃短期利益。
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脑并没有消亡,它依然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满足感。
所以你明白了吗?为什么晚饭吃了不少,睡前还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为什么你打开手机想要背单词,却鬼使神差的戳开了微博;这些的本质都是原始大脑在作怪。
看到这里,你意识到敌人的存在了,即大脑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识到它惯用的伎俩 即时满足感。但这还不够,要打败它,你得掌握科学的武器,也就是习惯的原理。
习惯的原理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四个部分:触机(cue)、惯性行为(routine)、奖励(reward)和信念(belief):
触机
即触发习惯的原因,你可以想象成手枪的扳机。习惯的触机有很多,可能是时间、地点或场景。你早上刷牙的触机是起床这个动作;去吃午饭是因为时间到了(额,好吧,还有肚子饿了);触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决定习惯好坏的,是它引发的惯性行为。
惯性行为
之所以叫惯性,是因为它是无意识的,比如一打开电脑就先上网看看娱乐新闻;比如睡前一定要刷一下朋友圈。在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我们的自制力,就用于修正那些引起拖延的旧行为,将其替换为新的惯性。这一步是最消耗精力的过程,可能要与旧习惯反复拉锯,因为良好惯性行为的建立不仅需要有自制力去克服旧的行为,还需要在行为结束时获得正向的反馈,也就是下面要说的 奖励 。
奖励
这是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往往被人们忽略。为什么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因为它们的奖励往往即时而明显:打游戏、刷网页、吃零食都能获得即时的满足感。而背单词、健身、练书法这些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但很多人不行,那我们需要人为的赋予自己奖励:比如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不时发个微博鼓励下自己、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顿好的庆祝下等等。
关于奖励,稍稍多说几句。诸如学习、健身这种事本身是有点反人性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建立正向奖励机制呢?这个展开能写两本书,我这里不赘述。
我想提供一种思维:即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学习、享受健身的人是怎么做到这些事情的,把目光放在积极面上,而不是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好。
此外,强化你的 信念 有助于你获得精神上的正反馈。
信念
这是支撑你建立习惯的内在动力:你想要每天背单词,是为了干掉英语考试;你想要学会弹吉他,是为了能在各种晚会上一显身手;你想要健身减肥,可能是想俘获男神的芳心。
总之,你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信念能让你你在养成好的习惯时获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馈,同时,你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改变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复。
明白了这些,可以更好的帮你建立习惯,而关于如何建立习惯,我这里想说点我在踩了无数坑后,用斑斑血泪换到的重要经验。
大学留学国外学习攻略留学生活攻略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