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你的 还不是因为你不会说话
有些家长会跟我抱怨:
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他们认为是孩子有问题。
但是却没有意识到,问题其实出在他们自己身上。
大人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往往会忘记了自己是大人,对方是小孩。
当你用大人的思维和小孩沟通时,其实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想要孩子听你的话,除了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和孩子沟通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沟通小技巧。
沟通技巧一:将“你”换成“我”。
在生气时,相信很多人都容易用“你”作为主语,比如:“你又没写作业!”
很明显,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在发泄怒火,而对方也自然会感受到你的责备。
这样的语言习惯带来的后果往往也不是好的,你更生气了,对方更想反抗了,最后只会加剧矛盾。
可以在沟通时,将主语由“你”换成“我”,这样表达出的就是一种感受,而不是责备。
比如,由“你看看现在什么时间了”换成“现在时间不早了,我很担心你”。
此时孩子心里会感受到家长的关心,产生愧疚和体谅的心情,即使孩子没能立刻改掉这个习惯,至少也避免了你的暴躁情绪影响孩子,让孩子做出其他反抗行为。
在表达关心之后,可以再对孩子提出相应的要求,告诉孩子具体怎么做,记得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提要求。
沟通技巧二:用书面文字进行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时,可以尝试使用书面的形式。
当你发现孩子闯祸了或者又惹自己生气了,先不要口头发表长篇大论,因为你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好如何沟通。
可以暂时将这个事搁置下来:
一方面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另一方面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等理清思路后,再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到便签上,语言尽量简洁,写好后把便签贴到孩子的桌面上。
便签最后,记得让孩子给自己做一个答复,答复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在孩子长大一些后,可以让孩子通过书面形式回复自己,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间接培养孩子温和的性情以及责任心、进取心。
沟通技巧三:快速精准地提出要求。
比如你想让孩子赶紧起床,那就直接马上要求孩子起床,不要说长篇大论或者不断唠叨。
因为有很多家长在说这些长篇大论时会生出“优越感”来,或者是说上头了,说着说着语气可能变得越来越坏,这样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如果每次都这样还会让孩子对家长的轻蔑、责骂语言印象深刻,进而产生排斥、厌恶心理,渐渐和家长在心理上产生隔阂。
所以家长们要学会这个技巧,多实践,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形成习惯,既能够有效沟通,又能避免孩子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
当然,如果孩子不配合的话,还是要让他适当地受到“惩罚”。
比如孩子早上赖床,就让他迟到一次,下次他就会知道赖床的严重后果。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