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文章正文

夜读!养生 不仅要养身 还要养孝!

知识问答 2022-04-20 02:32:42 admin
手里拿着新的智能手机,他的父亲就像古铜色的脸上挂着莲花般的笑容。我的父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他只有小学文化,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

父亲眉头紧锁,眼神专注地摆弄了半天,终于还是迈着蹒跚的步子向我走来,问:“儿子,朋友圈怎么发呀?朋友圈怎么发不出去呀?”   我不得不从精彩的世界杯上移开,去教父亲使用那对我们而言简单到极致的功能。   刚开始,我耐心的给他演示着发布微信朋友圈的操作流程,一遍,两遍,原以为他慢慢会有所了解,可是当我让他自己操作一遍时,他还是一窍不通,两只粗壮的大手抓着手机,不知道该先去触碰哪里。   我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声音也由低声细语变为大声咆哮:“我都教了你这么多遍了,你还是一点都不会,这让我怎么教啊!”   夜读|你对亲人说话嫌累,对陌生人却掏心掏肺 父亲看着我那被烦躁,愤怒充斥着的眼神,竟蜷缩着身子,一声不吭地呆在原地,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幅画面俨然当年父亲训斥我的场景,我开始有些意识到自己说话的语气有些过激,于是又低声安慰道:“以后想发的时候,直接喊我,我帮你搞定。”   父亲连连“哦”了两声,把举在我面前的手,慢慢地缩了回去。   我暗自庆幸,用这样的方式摆脱了父亲的纠缠,继续投入到激烈的球赛当中。   父亲转过身,伏在桌子上,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拿着手机,那专注的身影嵌在深沉的黑夜里,像极了当年的我为了考好每一场考试,不让父母失望而挑灯夜读。   语言没有刀刺,有时却能刺穿人心。   后来,我才知道,我那轻描淡写的话语仿佛含着一根根锋利的刺无情地朝父亲扎去。   只是身为人父,他从不轻易在孩子面前喊疼。   夜读|你对亲人说话嫌累,对陌生人却掏心掏肺 前几天受邀开展了一个“如何玩转线上课堂”的教研会议,吸引了很多年长的教师,这一部分教师大都是对传统课堂授课丰富,却对线上课堂的开通以及模式不太熟悉。   会后,我和一位老师攀谈了起来。询问得知,他的年纪大概比我父亲略小几岁。聊着聊着,这位老师竟吞吞吐吐地问我:“侯老师,你现在赶时间不?”   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渴求,微笑道:“不赶时间,您说。”   他连忙从兜里掏出手机,用笨拙的手法连续点了两次才点开APP。   你看,我这线上课程是算开通成功吗?呃,我的课件你帮我看下可以吗,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刚才啊,我没整明白,你能把在会上讲解的方法再给我演示一遍吗...... 他一连串的询问扑面而来,我接过他的手机,打开电脑,一边演示着,一边耐心地给他讲解着,心中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感觉。   看到他嘴角露出的那抹笑容,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他表情谦卑,连连向我致谢:“真是太谢谢你了,侯老师。你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呀!回头请你吃饭。”   我挥手婉谢,这位老师又上前握住我的手,再一次表达谢意,从手掌间传来的力度,我感受到了他满怀的真诚。   他又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哎,年纪大了,像这种高科技产品,我自己玩不来,在家让我儿子教我,他又总是没时间,还很不耐烦。所以今天真是麻烦你了,侯老师。”   他的这番话突然像一根锋利的针猛然地刺入了我的心里,让我感到莫名的疼痛。教父亲发朋友圈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顿时,一股莫大的内疚感开始在我心中肆虐。   我能用十足的耐心去教一个陌生人,却没有耐心去教为我操劳大半辈子的父亲。对亲人说话嫌累,对陌生人却掏心掏肺。   我不禁想到周国平先生在书中所说:世间事就是这样,因为距我们太近,因为与我们如影相随,我们就将之忽略。   然而,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恰是我们一生里最最重要的东西。比如一杯白水。比如一封书信。比如一栋房子。比如我们的身体。比如我们的亲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可盼网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0645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