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银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
步骤1
因为网络银行是完全依靠于网络的,相较于传统银行而言,还面临着其他额外风险。在运作经营的过程当中,由于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以及用户经济出现受损的可能性。网络银行不但会面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传统风险,另外因为虚拟化网络的操作方式,网络银行还会面临由网络所引发的新的风险,其中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
防范措施
步骤1
加强网络银行的风险性监管:网络银行风险监管规制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可以吸取其他国家这方面成熟和完善的经验,并把系统性风险监管和实务性风险监管看成是我们国家对网络银行监管当中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
步骤2
系统性风险监管:系统性风险包含了网络银行的日常维护、网络技术以及物理设备等不同方面引起的风险。对网络银行系统分析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确保网络银行运行内部硬件的安全性,有效降低甚至是避免因为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银行损失的可能。
步骤3
实务性风险监管:对那些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交易的网络银行进行实务性监管,不但应审查其所开展网络金融业务具有的合规性,从中发现是不是存在开设违法金融业务的不良行为,而且还应检查其所制定的具体的网络金融业务操作规程和其业务数据是否具备保密性,从中发现是不是有信用安全以及制度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步骤4
对网络银行监管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当代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对网络化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的重要基础,对于金融业监管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地区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规则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中对于公告制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而且还规避了由于银行客户信息获取不足而蒙受损失情况的出现。虽然我国针对网络银行监管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可是对于具体应怎样实施却没有与之配套的规定,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对网络银行所应当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并同时开设专门的部门对有关网络银行业务开展的各种业务信息予以披露,维护银行客户所具有的知情权。
步骤5
建立网络银行客户隐私权保护机制: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存在着高风险的信息数据保密问题。网络银行作为金融的一种主导产业,同样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获得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可是这种行为对网络银行客户造成了损失。所以,进行网络银行客户隐私权保护规则的严格制定,对于信息数据保密性以及金融服务的安全等级的提升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声明本文系本人根据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