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文章正文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吗 可否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知识问答 2022-01-23 23:52:41 admin

曾经的中小学校园里,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响成一片。可如今,很多学校和老师却不允许中小学生课间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许学生课间在教室大声说话、疾走,课间往往安静如上课。“安静的课间十分钟”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吗 可否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

“感觉这种现象已经有好几年了,学校都不允许孩子课间在室外玩。”北京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张雅兰说,有次他趁课间给孩子送东西,发现整个学校都安静得很,以为来错了时间,“偶尔老师课间放学生出来玩会儿,放学后孩子就兴奋地告诉我今天老师让他们出来玩了”。

重庆公务员张玉明(化名)的孩子读初一,她发现现在中小学学生在课间确实不怎么活动,“都很安静,不像我们小时候一下课就叽叽喳喳闹着玩儿。我几乎没听到孩子说过有关课间玩耍的趣闻”。

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19.1%的受访家长直言非常普遍。交互分析发现,这种现象在小学中更为突出(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二线城市最为普遍(77.6%),其次为一线城市(74.5%)。

可否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是不合理的。“课间就是对课程学习的调节,要通过一定的活动、运动来达到目的。如果在课间学生还是静坐,就很难发挥其调节作用了”。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中学老师马俊(化名)回忆,他所在学校曾出现过一个案例,“学生在楼梯上打闹,一个学生不小心摔下去了,最后学校、另一名学生的家长都做出了相应赔偿”。他表示,学校不提倡、不建议学生课间外出活动多是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害怕出问题。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分析,“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是学校和家长相互博弈的一个结果。“学生在课间一旦因为打闹出现一些伤害,家长会认为是学校监管不到位。所以学校在课间尽量约束学生外出,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很显然,“安静的课间十分钟”,并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但也必须承认的是,这一措施确实有利于学校减轻管理压力、杜绝潜在风险。学校作为公共机构,天然也是存在避险意识的。形成“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某些学校将“自利之心”凌驾于“教育职责”之上,本着“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管理思路,学生的“课间欢乐时光”自然也就被牺牲了。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可盼网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0645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