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看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
设计理念/主题
步骤1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建筑面积4590 m²,是米兰世博园区内第二大外国国家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是A级世界博览会国家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各专业通力配合完成。重点展现中国灿烂悠久的农业文明,表达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全面介绍中国农业、粮食、饮食文化的历史、现状、未来,展现中国有效利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充足、健康、优质食品所做的不懈努力。
步骤2
主题分别为:序、天、人、地、和。它以“Loft”的方式生成展览空间,一层是开放用餐区,二层有宴会厅、影音厅及贵宾室等。用线与面勾勒出的大自然的轮廓和曲线,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田野,金色代表粮食,红色代表人和生命。起伏的线段富有韵律,形似中国馆主体建筑的“群山”造型,体现了“天、地、人、和”的整体设计理念。
吉祥物/获得奖项
步骤1
清华大学的设计师们还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了吉祥物与标识(L0GO)。吉祥物“和和”、“梦梦”,造型借鉴了中国民间泥塑“大阿福”的形象。“和和”身躯源自“和”字中的“口”字,他手拿体现“禾”字的稻谷,“禾”与“口”的象形文字构图,代表了汉字文化中粮食与人类的关系。“梦梦”取其寓意,表达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她的羊角辫、金箍、肚兜等传统元素,使吉祥物的中国意象更加突出鲜明。
步骤2
4.国际展览局为本届世博会设置了建筑设计、主题演绎以及展览展示三个类别的奖项,对集群联合馆(Cluster)、小模块(2000平方米以下)自建馆及大模块(2000平方米以上)自建馆等分别进行评定。其中,大模块建筑奖是注册类世博会上含金量最高、最重要的奖项。“麦浪”造型的中国馆从米兰世博会26个大模块自建馆中脱颖而出,摘获2015年米兰世博会大模块建筑奖铜奖。
建筑材质
步骤1
米兰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以自建馆形式赴海外建馆参展。由于展会跨越春、夏、秋三季,考虑到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需求,中国馆的屋面要轻盈,内部空间跨度又要大,所以屋顶采用了以胶合木为主材的结构。
步骤2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主建筑正立面,是整个建筑流线最高潮的部分——高耸的胶合木结构屋架,宛如“群山”造型。中国馆的建筑外形提取了传统歇山式屋顶的造型元素,从空中看,如同希望田野上的一片“麦浪”;从正面看,如同自然山水的天际线;从背面看,又象是城市的天际线。设计师以满腔激情,向中国传统的抬梁式木构架屋顶致敬,也为观众提供了可以纪念留影的巨大空间。
场馆服饰
步骤1
馆服设计方案以“融创”为主题,以中国馆设计核心思想“天人地”为灵感延展,将东方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讲述了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馆服大量运用棉、毛、丝等天然原料,突出了本届世博会倡导的自然、环保精神。
步骤2
参展企业“上天入地”。魏建华形象地将参展企业概括为“上天、入地、下海和民生”。“上天”为中国航天和中国商飞所代表的航天航空领域高新科技;“入地”为代表时代速度的中国高铁、上海电气、宝钢、上汽集团;“下海”则由中海运,美钻石油,彩虹鱼等企业代表外国向海洋深处探索的能力;上海纺织,五粮液,光明集团,世茂集团等企业代表“民生”的方方面面。
结语
步骤1
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于2015年5月1日开幕,展期184天。中国首次以自建馆形式赴海外建馆参展。外形如同金色麦浪的中国馆,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先进的科技手段,诠释了中国人对农业、粮食、饮食、自然的看法。
声明本文系本人根据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