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的分类有哪些
运动系统的肌均属于骨骼肌。肌的分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形态方面、作用方面和位置方面。
形态
【步骤01】
根据肌的形态,可以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4种。长肌多见于四肢引起大幅度的运动。短肌多分布在躯干的深层运动幅度较小。扁肌扁且薄多分布在胸、腹壁等处,可以保护内脏。轮匝肌多为环形,在孔、裂的周围分布较多。
【步骤02】
根据肌的作用可以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旋外肌等。屈肌(内旋肌)可以帮助关节弯曲的肌肉,腹部、小腿都有分布。伸肌(外旋肌)在收缩时可以使关节保持挺直、伸展。屈肌与伸肌一般一前一后相对,如大腿前侧的肱四头肌和后侧的屈肌。
【步骤03】
内收肌位于股部内侧深层的肌肉,耻骨肌是最有力的内收肌,将大腿收回身体中线,另外还有长收肌、短收肌和大收肌等。外展肌在髋关节主要有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步骤04】
根据肌的位置可以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等。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个部分。面肌比较表浅扁薄,大多数起于颅骨,止于面部皮肤(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枕额肌)。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它们均配分布于颞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步骤05】
颈肌:按位置分为颈浅肌、颈前肌(舌骨上、下肌群)颈深肌和颈部筋膜。也可分为浅群和深群。胸锁乳突肌(位于颈的外侧部)两侧收缩使头后仰,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步骤06】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隔、腹肌和会阴肌(盆底肌)。背肌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等,是位于躯干后面的肌群,分为浅、深两层。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等。隔位于胸、腹腔之间,为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肌。腹肌位于胸廓与盆骨之间,主要组成腹壁,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会阴肌,主要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和肛提肌、尾骨肌。
【步骤07】
四肢肌:上肢肌分为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带肌包括三角肌、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机等。臂肌有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前臂肌分前群和后群,前群分浅深两层共9块屈肌,后群分浅深两层共10块伸肌。手肌分3群,外侧群(总称鱼际)、内侧群(总称小鱼际)和中间群。
【步骤08】
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髋肌分为前群和后群,前群主要有髂腰肌,后群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等。大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前群包括缝匠肌、股四头肌,后群包括肱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内侧群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小腿肌分为前群、外侧群、后群。前群包括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外侧群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后群包括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趾长屈肌等。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